一到冬天,猪蹄子,猪皮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满满登登的,肉皮冻是它们最终的归宿。
肉皮冻是北方过年的信号,计量单位一定要按盆,皮冻一做,年就到了。
主阵地一般在北方,从北往南数,东北,北京,山东地区最为繁荣。
官方说法将肉皮冻归为满族人的发明,主角努尔哈赤闪亮登场。
东北天寒地冻,随军携带的大块猪肉被冻住无法切割,眼看着努尔哈赤发火,伙夫把一大块带皮猪肉放入锅内,本意让士兵们喝汤,结果因为天冷,煮熟的汤成了肉冻,于是,将错就错,把新菜品呈给努尔哈赤,自此,肉皮冻算是诞生了。
传说不可考,但是靠天吃饭的肉皮冻来自天寒地冻的北方一定没错,毕竟在发明冰箱之前,不是所有的天气都能做出一盆好皮冻。
肉皮冻分“清冻”和“混冻”两种。咱重点聊聊山东地区的混冻,在皮冻中加入了酱油,老抽,底汤成酱色,被称为酱色版本,相比较猪皮,用猪蹄做出的肉冻更加软糯,连着肉也香。
记得小时候,母亲会腾出时间炖到大半夜,将整只猪蹄煮熟,再把猪蹄拆开,加入酱油,姜片,回锅慢炖。最后煮熟的肉冻被装进超大铝盆,放在阳台,经过寒气的加持,第二天表面凝着一层猪油的肉冻就形成了。接下来,这盆肉冻就会成为正月里亲戚朋友串门时的救场菜,也算是凉菜中的硬菜,谁家没有肉冻,总感觉一桌菜少了点气场。
现在,肉冻早已经不是过年才吃,大商超里都能买到厨王或者流亭带冻猪蹄,前两天母亲还惦记着给我捎话,说:“天冷了,该做肉冻了”。
如今,肉皮冻大概是冬天的信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