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把刀的一纸情书把所有人带回了那段有“沈佳宜”的青葱岁月。
影片中出现的每个角色,都鲜活得像过去的影子,经历过学校生涯的观众很容易能从这些角色里找回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见证的青春。
2.真挚又炽烈:九把刀的“居尔一拳”
从某个角度来看,影片一派早年台式小清新的调调,不痛不痒但显然更为肆意与娱乐化,叙事上有碎片化的迹象,画面的切换也颇为生硬。
影片虽然在嬉笑怒骂中打动了人,但是每个角落都充斥着“意难平”的痕迹,如果影片就在此结束,大概也就“仅此而已”。
但九把刀用他的真诚给出了“居尔一拳”。(九把刀吹了很多的牛皮,也写了很多小说,小说其中有一招是读者公认充满爱的绝招,叫做“居尔一拳”。)
电影的最后十分钟就是九把刀的居尔一拳,这一拳引爆了所有的线,把观众的泪都打出来了。
这是部电影非常骄傲的点,它几乎在台湾上映的每一场,最后十分钟,电影没有结束的时候,全场会因为这个非常热血感动的画面,全场鼓掌。
而这个特别的情况,直到后来电影在香港、东京,都在不停不停地发生。最后十分钟,全场必鼓掌。
总的来说,《那些年》题材并不怎么新颖,叙事也有些老套,电影也没有小说那样的自由度。
不过九把刀似乎也没考虑这么多,他就像干劲十足地写了封信,而刚好这封信引起了一堆人的叫好。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上映后很多人给九把刀写信,有男生也有女生,说看完电影可以坦然的给当年的“沈佳宜”打电话:“对当年我就是喜欢你”。
他们像九把刀一样给了当年的自己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