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今天想和你聊聊蛤蚧。
蛤蚧
唐代的《新修本草》曾有记载,说蛤蚧 “旦暮则鸣,自呼蛤蚧是也”,须知,“旦”说的是早晨,“暮”指的是傍晚,这里说的是蛤蚧到了早晨、傍晚都会自己叫自己的名字——蛤蚧,是故而得“蛤蚧”之名。
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讲了,“一雌一雄,常呼其名,蛤蚧因声而名,以雄为蛤,以雌为蚧。”须知,在自然界中,蛤蚧常常是一雌一雄出现的,雌雄相随,入药也是成对为佳。《药性赋》中就讲,“行常常一雌一雄相随,入药亦当用成对者良。”《本草图经》也有提及,说“入药肆须雌雄两用最多”。《雷公炮炙论》中还将其细分,“男服雌,女服雄。”而现如今市面上出售的蛤蚧也多是成对而售。
蛤蚧
那么,蛤蚧到底有哪些药用功效,而多受前人推崇呢?不妨花个三五分钟,听远志一一细数。
虚喘气促有些人平日里看上去挺健康的,可一走动起来,还没走多远就开始虚喘不止,若是爬个楼梯,还没爬几层,就得搁半道上稍作休息。
究其原因啊,主要还是由于肺肾俱虚。
中医讲,肺主一身之气。说的是人体气机的输布主要归肺管。若是一个人的肺气虚弱,气机难固,首先就容易出现气喘、久咳的症状,而且越喘越咳,肺气越是虚弱,整个人也容易给人觉得病恹恹的。
中医还讲了,肾主纳气。我们虽说肺主管气机的输布,但我们呼吸的深度归肾主管。若是肾气虚弱,呼吸的不深,往往一口气才吸到胸口就上不去了,而为了可以正常供给给身体氧份,只得赶紧不停地吸气,是故而常见胸闷气促的症状。
蛤蚧既入肺经,又入肾经,为平补肺肾气虚之良药。
蛤蚧
此外,针对于肺肾气虚的人群,在蛤蚧的基础上,通常会加用上一味人参。
蛤蚧虽为平补脾肺气虚之良药,但偏重于滋补肾气,与人参同用相得益彰,人参功善大补肺气,一味补肾,一味补肺,把肺肾中点滴而漏的气机一点一滴的补益回来,诸如人参蛤蚧散就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