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第一炉香改编自什么,电影第一炉香中隐喻的细节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1 09:15:23

影评在普遍群嘲电影《第一炉香》的选角失误,但在我看来,形象的差距只是让人无法把银幕形象完全契合到原著小说,令观影中爆笑不断、网络上纷纷吐槽的根本原因在于许鞍华把张爱玲的小说太简单地抽离为一个爱情故事。

最大的改编是葛薇龙这个人物,影片呈现的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在“恋爱脑”发作的情况下如何为爱而卑微。可张爱玲的小说之所以有长久的魅力,在于她专擅写出年轻人乃至少年人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她的创作黄金期正在二十多岁,她似乎要借笔下的诸多年轻生命告诉那些以过来人身份自居的长辈、中年人,你们玩的把戏,我们这些“孩子”都看在眼里,但这些“孩子”也都无力反抗掉中年权力制定的社会游戏规则。

这也就是张爱玲写出人性悲凉的地方。

小说里的葛薇龙清楚地知道自己每走一步踏入的处境。她到姑妈家前早就知道山上豪宅是风月是非地,但她只有去求姑妈才能留下继续学业,暗自期待能够洁身自好;住进豪宅,她清醒得反省自己岂不是长三堂子新进的讨人,“长三堂子”“长三公寓”是旧上海的高级妓院。她对卢兆麟有明确好感,但知悉卢兆麟上了姑妈的钩,这种人不可靠,她撒手抛开也无不舍,亦是不愿与姑妈争风。她欲回上海,却被一场偶然性又有些自愿性的病耽搁下,她心里清楚回去做个新人也是不容易的……

凡此种种复杂的内心斗争,在电影中都被消解掉了。张爱玲笔下的葛薇龙,眼光犀利,很明白地看到女性在情欲关系中的柔软,她发现姑妈因与卢兆麟关系贴近面露喜色,“暗暗地叹了一口气,想道:‘女人真是可怜!男人给了她几分好颜色看,就欢喜得这个样子!’”而电影里的葛薇龙就变得太天真单纯,几乎看不到任何自我审视与反思。

许鞍华同时也太执着于把故事讲清楚,编剧王安忆谈到自己的工作就是给张爱玲“填坑”。银幕上的故事线极其清晰圆融了,却也失去了张爱玲小说叙事中半遮半掩的灵韵。本来电影的魅力,也正在于影像之下遮蔽住但又能让观众领略到的东西有多少。整部电影富有言外之意的似乎只有两场戏,一场是麻将桌上乔诚爵士的新欢装作随意地抽起乔诚的烟,梁太、司徒协、乔诚之间的眼神交流,透出心照不宣,另一场是葛薇龙握着冰,冰化掉了,那里面既有对上海家庭及童年温馨的眷恋,也有当下无法把握生活的无奈。

导演许鞍华在和王安忆沟通时,强调“就想拍一部爱情片”“从来没好好地爱过,你要让我爱一次”。影片剧本过于凸显爱情冲动,也是王安忆意识到的问题,但她无法拒绝许导的要求。

面对奉献了那么多好电影的许鞍华,这次只想好好爱一回的《第一炉香》只好教人包容。

责任编辑:谢宛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