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篆写法)
2、䔂。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载阻史、子亥二切。(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音zǐ,给的解释是“羹菜也”。段玉裁补充说:“䔂,谓取菜羹之也。”所以䔂的本义就是用菜作羹。上过中学语文课的朋友大多会说,羹不是“带汤的肉食”吗?为什么可以用菜作羹?
(菜羹)
提前稍稍说说“羹”字。羹是会意字。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了上边一个“羔”与下边一个“美”来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而后期的羹字义丰富,指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比如《说文解字》就说“五味和羹。”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事情了。所谓的菜羹,一般指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同煮,一般是古代贫者所食。比如陆游更甚,他是“乞菜作羹殊有味”(《甲子秋八月偶思出游往往累日不能归或远至傍县凡得绝句十有二首》)连菜也是乞来的。汉乐府《十五从军征》说“采葵持作羹”,用菜作羹是正常的。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是zǎi。《集韵.海韵》中说:“䔂,菜名”,究竟是何种菜,无据可查,只能存疑。
䔂的小篆写法如图:
(䔂的小篆写法)
3、若。现代汉语高频常用字,这个字有三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音ruò。给的解释是择菜。我们看若的字形,在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里,若字就是一个伸出两只手去择菜的图样,如图:
(若的甲骨文、金文)
所以,若的本义就是择菜。现在的常用义都是后来生发、衍生出来的。
本义之外,若字还有如下这些意思:(1)顺从;和善。《尔雅.释言》里说:“若,顺也。”郝懿行《尔雅义疏》说:“若者,《释诂》云:‘善也。’善者,和顺于道德,故又训顺。”比如《诗经.小雅.大田》:“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大意就是:播下黍稷等谷物,苗儿既挺拔又茁壮,曾孙和善又开心。这还是祈年诗,曾孙是周王的自称。(2)通“诺”,应允。比如《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名理》里有:“若者,言之符也;已者,言之绝也;已若不信,则知大惑矣。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讲诺言的重要。(3)选择。《说文解字注》里有:”《晋语》秦穆公曰:‘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义也。这个意思,显然是择菜的引申义。(4)象,如同。比如唐诗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