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学时读到袁枚这首诗时,格外喜欢,他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用语活泼自由、浅显明了。所以很多年来我都以为乡村的美好皆在此诗中,直到后来读到南宋诗人雷震的《村晚》后,才知道原来最美好,最有情趣的乡村之诗千年前早已有之。
美好的田园风光自古就能勾起文人无尽的才思,所以才会有大量名篇佳作留存后世,这些佳作共性是描写生动形象,异性就是各有侧重点。正是这些多种多样的诗句,构成了华夏子民家国情怀的载体,所以后世之人每每读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时,才会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田园的恬静安逸。
相比较于田园诗人范成大,雷震在南宋诗坛几乎毫无存在感,史书对其也是寥寥几笔。只知其活跃于南宋宁宗、度宗年间,宋宁宗嘉定年间,雷震进士及第,一生都任职于微官小吏。度宗年间,年老的雷震对官场心灰意冷,决意隐居山野。一日游览乡村,见到情趣盎然的乡村之景,内心大为欢喜,就写下《村晚》这首诗: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池塘四周长满了碧绿茵茵的青草,清澈的池水涨满得快要溢出堤岸。远处云烟雾霭,落日衔山的倒影,映照在池塘的一泓清波中。傍晚的微风轻轻地吹拂,晶莹澄澈的水面上漾起了圈圈涟漪。池塘边的青草和远山落日的倒影,也在粼粼的波光中一漾一漾的晃动着。放牛归去的牧童,悠然自得地横坐在牛背上,向着村口慢慢走去。手里拿着一支短笛,信口胡乱地吹奏着。呕哑嘲哳的笛声,实在是不成曲调。可牧童却毫不在意,依旧优哉游哉地吹奏着。
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在此之前,张舜民《村居》诗有“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与这首诗比,画面中少了个天真烂漫的牧童,代之以牛背的乌鸦,以显出村晚的萧瑟。同样的农村景色,因诗人的心情不同,摄取的画面便不同,一是充满情趣,一是惆怅落寞,因此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
人生在世,经历诸多坎坷、波折,难免会心累,于是美好的田园生活便成了他们的向往。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拂堤的杨柳随风摇摆,任再多的压抑与不适也会在这大好的春光里消弭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