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的最大支流,由乌蒙山东麓的贵州高原奔腾而下,横切七曜山的褶皱山脉,在涪陵汇入长江。在流经的石灰岩广布的区域,乌江及其支流不仅雕塑出了令人惊叹的喀斯特奇观,也造就了碧水翠峡、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天堂。
水墨丹青峡谷深流乌江在贵州境内流域面积近6.7万平方千米。这条发源于云贵高原的大河,坡陡浪急,河谷深切,1000多千米的水路大都在壮美的峡谷景观中经过。两岸青山,一江秀水,孕育了如水墨丹青般的“乌江百里画廊”。摄影/曹经建
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省,山地和丘陵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92.5%。贵州又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分布中心,喀斯特地貌占了国土面积的73%。可想而知,贵州“地无三里平”的来历是有根据的。
苗岭、武陵山、大娄山、乌蒙山,乌江、赤水河、牛栏江、北盘江、南盘江、都柳江、清水江、锦江,加上一个从2900.6米到137米的斜坡,“一个大斜坡上的四山八水”控制了贵州整个生态格局。当然,“山”当以苗岭为代表,从湖南的靖州起,直到贵州的安顺与黔西南、六盘水交界地带,横跨了贵州的黔东南、黔南、贵阳、安顺4个市州,囊括了半个贵州。而“水”当以乌江为最,在贵州境内的流域面积达66849平方千米,涉及毕节、六盘水、安顺、贵阳、遵义、黔南、铜仁7个市州,流域面积占了贵州国土面积1/3以上。
天然落差2000余米,两岸绝壁高耸入云乌江奔腾于大娄山、武陵山脉之间,气势磅礴,峡滩踵接。两岸奇山对峙,江中碧波荡漾,不断有船只经过。摄影/李伟欣
长江上游南岸的最大支流
也许人们不一定对乌江感兴趣,而感兴趣的不过是乌江鱼与乌江边那些曾经的拉纤人的背影。
的确,乌江里的鱼类丰富,曾经还出现了专门靠打鱼为生的“渔家”,他们长年行走在乌江上,一条渔船就是他们的家,甚至连生儿育女都是在船上。收获有好有坏,全凭运气来不来。当然,今天人们提到的乌江鱼已经不是泛指乌江里的鱼了,而是特指产于乌江的一种胡子鲶—大口鲶鱼。这种鲶鱼比较凶猛,主要以鱼虾为食。它的口中有一层密密麻麻的小刺,向着喉咙方向生长,一般的活食一入其口,很难逃脱,甚至可以一口吞下那些相当于自身长度1/3的鱼儿。当然,实在饿得慌,底栖的一些小螺小贝、水生昆虫等都可以是它的食物。这种乌江鱼生长较快,而且肉厚刺少,肉质细腻,营养丰富,也难怪那么招人喜欢。
其实人们喜欢吃乌江鱼还有一层原因,就是它那种特殊的吃法—酸汤鱼!那红红火火的颜色,那爽辣酸甜的滋味,那入口即化的口感,总让人回味无穷。至于那些赤裸身体的拉纤人,早已经成为历史。如今都是机械动能,即使是上滩,也不用那么困难,哪还有拉纤人的身影?
乌江流域处于云贵高原的东部斜坡上,西与牛栏江、横江以乌蒙山为界;南以苗岭与珠江水系分隔;西北有大娄山与赤水河、綦江分流。乌江支流众多,水系发育充分,真要说清哪里是乌江的源头还真有点难。但大多数人都赞成乌江有南、北两源之说。其南源三岔河发源于贵州威宁县的盐仓,北源六冲河发源于贵州赫章县的妈姑,两源在贵州黔西、清镇、织金三县交界的化屋基汇合后称“乌江”,由西南向东北、横贯贵州省中部,直达贵州沿河县的黑獭堡,在黑獭堡至思毛坝段属于贵州与重庆的界河,以中线为界,两家各占一半。过了思毛坝,就进入了重庆境内,至涪陵市注入长江。
千里乌江第一湾 水流湍急的乌江从源头穿越崇山峻岭,如同脱缰的野马,在深切的峡谷中澎湃着向前奔涌的力量。到了思南县塘头镇江口村,地势突然平缓起来,乌江在这个丘陵地带的谷底之中拐了一个大弯,变得幽旷辽远,波平如镜。摄影/李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