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如何面对失去爱。
徐慢慢心理话中分享了一个故事《与好朋友分开,是成长的必然》:
10岁的羽毛放学回家失落地对妈妈说:
小帆下周要搬回老家了,离我们这里好远啊。以后下课再也没有人陪我去打水,值日也没人陪我擦黑板了。
妈妈抱住她:是啊,这样是很难过。你还记得毛绒玩具熊吗?
原来,那只小熊是小帆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她经常抱着它睡觉,喂它吃饭,给它盖被子、讲故事。有一次奶奶洗坏了,她还难过了好久。
可是,当妈妈提出:要不待会洗洗,今晚继续抱着睡?
小帆却拒绝了:我不要,我都这么大了。
生活中,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失去”,可以避免受到伤害,尤其是青少年。
就像那只毛绒玩具熊,小帆现在已经不那么需要它了。
朋友和娃娃,也许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虽然会舍不得,但是这段路,我们走得挺开心,就足够了。
第三,遇到合适的人,可以去试试。
我多次思考过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真的“早恋”了,我该怎么办?
当年,我们的父母对待早恋这件事情的反应,多半是“如临大敌”,甚至会“百般阻挠”。时代在进步,我们更新迭代了父母的恋爱观。
根据心理学中著名的“禁果效应”:越禁止越好奇。
其实,人类基因里对异性的爱慕与生俱来。
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不要否定和打击嘲笑孩子纯洁美好的情愫;不如留出空间,让孩子自己体验。
告诉孩子:遇到合适的人,可以去试试;同时要明确,保护好自己,以及哪些是18岁以后才可以做的事情。
明智的父母,不“怕”孩子恋爱。
爱本来就是每个人的天性,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做的,不是阻挡爱的发生,而是用孩子能懂的方式,帮助他们明白:
什么是爱?失去爱怎么办?如何爱人?以及如何尊重一份美好的爱。
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生活里,爱都是一门功课,值得我们终生学习。
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带着我们的智慧,继续批判性地前进。
作者简介:勤一一,爸妈精读专栏作者,二胎职场妈妈,岁至中年,心怀温暖,愿以文字梳理思路,柔软现实,治愈你我,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