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抗疫一线职称评审还免考,抗疫一线评定副高为什么没有评上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5 18:58:26

2022抗疫一线职称评审还免考,抗疫一线评定副高为什么没有评上(1)

导读

不要凉了每一位危难时期冲锋陷阵的战士的心。

来源:医脉通

作者:晗寒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2抗疫一线职称评审还免考,抗疫一线评定副高为什么没有评上(2)

7月30日,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迅速落实服务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八项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

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岗位聘用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年度考核单独核定优秀名额,优先推荐申报职称,临床救治、病案病例和诊疗方案等均可作为业绩成果,参加疫情防治经历视同为1年帮扶基层经历,申报高级职称时,不再参加专业实践能力考核,直接认定为合格。

并不仅仅是甘肃有这样的通知,上海、北京、天津、江苏等地都发布了类似通知。

比如上海2022年人社局官方出台的政策中,也表示“参加疫情防控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职称评审,同等条件下所在单位应优先推荐申报。”

而江苏在2020年度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中,131位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被直接认定为高级职称。

已是疫情第三年,抗疫医护的辛劳有目共睹。但这本以为会“皆大欢喜”的政策,却引发了诸多争议。到底为何?

可以看出,争议主要集中在几个问题上,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线医务人员到底如何划分?

我们先来看看,“一线医务人员”究竟如何定义?

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聚焦一线贯彻落实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措施的通知》(国发明电〔2020〕10 号)规定,一线医务人员是指疫情防控期间按照政府统一部署、卫生健康部门调派或医疗卫生机构要求,直接参与新冠肺炎防疫和救治一线工作,且与确诊或疑似病例直接接触的接诊、筛查、检查、检测、转运、治疗、护理、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观察,以及直接进行病例标本采集、病原检测、病理检查、病理解剖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简单点说,只有直接接触新冠确诊或疑似阳性的医务人员,才算得上是“一线”。

那么,到隔离点、封控小区采集核酸算不算一线?在发热门诊算不算一线?

如果这些地方都没有确诊患者或者疑似确诊病例,那么这些同样付出了汗水、承担了风险的医务人员,就不能被判定为“一线”了吗?

一位安徽的医生曾发消息称“安徽去上海支援,但卫健委评定不算一线”,只因为上海没有“高风险”区域。

以“是否接触新冠感染者”来评判“一线”,实属经不起任何推敲。

假设两人在同一岗位做着同一份工作,因为是否碰到“疑似或确诊患者”,待遇就可能天差地别。

与之相关的是,前段时间针对一线人员分发补助一事。

最初,参与防疫的所有医务人员都有补贴。这本是件好事,但在分发补助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了“按级别”分发的现象,这造成了很大的负面舆论。因此,后续修改了补贴分发政策,明确只对“一线人员”分发补助,而那些“参与防疫但不是一线”的医务人员,甚至还需要退还之前所分发的补助。

2022抗疫一线职称评审还免考,抗疫一线评定副高为什么没有评上(3)

图源:网页截图

这种区分的方式,无疑是不合理的。

有网友说,这就好比士兵排雷。不管排没排到雷,防护都是无差别的,恐惧感都是一样的,勇于牺牲的精神同样可赞。不能只因为结果,说一句你没排到雷,早知道就不给你防护了。

当医务工作者履行了自己“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誓言,在疫情中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明明尽责付出了,同样是日夜不休,却不被认可是一线工作者,甚至收回补贴。

这种不被认可的挫败感,未免太让人寒心!

除了对“一线”的定义存在争议,还有另一个问题:“提高待遇”对那些在后方的医护工作者公平吗?

抗疫是群体行为。我国医务人员后备梯队足够全面,很多医务人员都踊跃报名上一线。但由于抗疫成效很高,很多医护还没有等到上一线的机会,疫情就结束了。

可是疫情之中,并不是仅仅有“新冠”。

慢病患者、急诊患者、妊娠妇女……很多常规诊疗的患者仍然需要到医院就医。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人人都在一线。如果大家都冲到一线,那么谁来为这部分病人负责呢?

后方医护人员,虽然直接接触新冠患者的可能性较小,但相对而言,这些在临床科室进行诊治的医护人员防护装备更为缺乏。

要知道,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们的风险并不低于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

可现在,非一线人员的机会被进一步排挤。

不少医护人员为那些辛苦坚守后方的同事感到不平:同样在抗疫工作中做出贡献,需要24小时值守岗位,但待遇却截然不同。

不可否认,一线抗疫是拿生命冒险验证出来的结果。

一线医务人员需要近距离接触病毒,感染可能性更大;需要长时间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疫情防控,必须长时间不能回家。而且由于工作强度过大,在疫情中晕厥、患病的医务人员数不胜数,他们的无私奉献、牺牲,理应获得更好的待遇!

但“只要接触新冠患者,都可以晋升职称”这样的政策,还是有失偏颇。为了鼓励医护工作者抗疫,而忽略了抗疫过程中后方医护工作者的付出,这偏离了抗疫的意义。

更何况,在医务工作者的日常里,抗疫是短暂的,医疗水平才是关键点。用短暂的行为影响一个医生的职业生涯,需要更加慎重。

院内晋升竞争本就十分激烈,当大量临床医护通过去防疫一线晋升职称后,粥更少了,后方医护的名额更少。很多医生日常既要忙临床,又要支援核酸检测,还要兼顾晋升,准备文章课题……他们又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呢?

不要凉了每一位危难时期冲锋陷阵的战士的心。

责编|晗寒 苏沐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