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一辆越野车艰难行驶在山间。再往里走,路况更差,需要特种卡车才能通过。
山里随处可见信息登记卡。这都是钻井需要施工的点位。
11月8日,当地时间晚上10点半,几名工人在临时帐篷边吃饭。
【蹲点手记】
隐入尘凡
杨登峰
11月10日的夜晚,是漫长的一夜。
许多人午夜坚守,等待着“双11”打折季的到来。而我,在新疆阿克苏的大山里,当地时间晚上9点多钟就已躺在床上。在这个手机没有信号的夜晚,思绪万千。
与其说床,其实就是沙袋上搭了个宽木板,这还是工人们腾出的帐篷里最里头的一个单床,床的主人只好在大通铺上挤了一个位置。帐篷外的发电机轰隆作响,时不时寒风阵阵,夹杂着此起彼伏的鼾声,我更是无心睡眠。
听山地物探项目部的一位老员工讲,他毕业后刚来这里时很不适应,但物探队能治百病:吃饭时风沙经常钻到嘴巴里,你要讲究就得饿肚子,治好了他的娇气病;荒漠戈壁里走的全是曲里拐弯的土路,治好了他的晕车病;经常搬家只能走哪吃哪,治好了他的水土不服病……事隔多年,他虽然以玩笑的形式讲给我听,但还是让人心酸。
采访几日,见到了物探人太多的艰辛,行走在悬崖峭壁、机器需要人拉肩扛、起早贪黑地干活、每一脚下去都是尘烟四起……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韧?
征战西北边疆30年,这支队伍依然年轻。但有些人已经子承父业成了“物探二代”,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运用,让他们取得了父辈们不敢想象的业绩。他们还年轻,也向往大城市的生活,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坚守?
或许生活的不易或是为了心中的梦想让他们选择了这里。“这样的工作我们不干谁来干”,社会的发展总得有人默默奉献、负重前行。而他们就像这大山,表面荒凉沉寂,但内里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返程时,飞机飞越北喀山,沙尘再起,但大地的筋骨依然清晰可见。我知道,群山之间,有人在劳作,他们隐入尘烟,成为尘烟深处最辛勤的劳动者,他们留下的,还有许多不被人知的故事……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