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在万物萧瑟的北方冬季里,树木凋零,野兽冬眠,候鸟南飞。在人类的直觉里,生活在野外体型渺小、无依无靠的昆虫想必都已经僵死在皑皑白雪之下。因此,古人云“夏虫不可语冰,蟪蛄不知春秋”,借昆虫生命周期之短暂,未尝风霜雨雪之轮回,来比喻人们见识的局限性。那么一到冬天,野外的昆虫真的都冻死了吗?待第二年春暖花开,昆虫们又从哪里突然冒了出来?这篇文章就为您一一揭秘。
形容人们目光短浅的俗语,正好验证了古人对于昆虫认知的局限性。昆虫有着3亿年的演化历史,区区一个短暂的冬季,可是无法阻挡昆虫家族们繁衍生息的脚步。而昆虫的生命周期,也远远超乎古人们的想象。比如朝生暮死的蜉蝣,虽然成虫的寿命只能论小时计算,但是在水里的稚虫最长可以生存1-2年。美国著名的17年蝉,它们在地下的幼虫可以生长17年之久,可谓昆虫界的大寿星。既然昆虫的生命周期可以跨年,它们是怎么熬过寒冷而相对漫长的冬季,迎来春暖花开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昆虫越冬的十八般武艺。
►►►
招式一,吃!
在泥巢内越冬的胖胖的黄喙蜾蠃幼虫
就像咱们贴秋膘的习俗一样,几乎所有准备越冬的昆虫,在秋冬季来临之前都会大吃特吃,积累足够多的脂肪。
有的昆虫幼虫,会把自己吃成白白胖胖的肉球,弓一下身体都显得极为费劲。
有的昆虫成虫在吸取到食物能量后,也不再以繁殖为目标,而是将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一些社会性昆虫比如蚂蚁、蜜蜂,会在巢穴内储备充足的食物,供整个家族过冬食用。蚂蚁甚至还会搬运介壳虫、灰蝶幼虫回家喂养。这些圈养的昆虫会分泌新鲜的蜜露帮助蚂蚁改善伙食,而它们自己也在蚂蚁的帮助下挨过冬天。
储存足够多的脂肪一方面可以帮助昆虫应对冬天缺衣少食的严酷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昆虫体内脂肪比例,并结合排出多余水分,降低体内冰点。实际上,越冬昆虫面临的最大敌人就是结冰。冰晶可以刺破细胞壁,造成体液流失、细胞坏死,最终造成昆虫因脏器衰竭而死亡。而降低体内冰点可以大大提升昆虫越冬的存活率。
►►►
招式二,穿!
冬天来临,人类换上了厚厚的外套抵御严寒,鸟兽们也在羽毛、绒毛的帮助下保持体温,而不少昆虫也会为自己添加衣物。
蓑蛾是自然界出了名的“裁缝”。它们的幼虫就地取材,将干树枝、树叶、树皮做为原料,用丝线为自己缝制“蓑衣”。“蓑衣”为幼虫提供了抵御风寒,迷惑捕食者的功能,因此不管走到哪,它们都舍不得脱下这身华丽的衣裳。
►►►
招式三,藏!
在地下越冬的食虫虻在春季羽化,钻出地面
朴树虫瘿内越冬的北京枝瘿象成虫
寻找一个合适的过冬场所,是每一只越冬昆虫的必备技能。
螽斯妈妈们都长有一条长长的尾状产卵器,可以像一把利剑深深地插入土壤,把卵放置在温暖又安全的地下,帮助自己的孩子顺利越冬。
一些蛀木类昆虫的幼虫在藏的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天牛、叩甲、木蠹蛾等。它们从出生起就生活在树干内,不经风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即使过冬也无需东奔西找,用排泄物把洞口一封,就万事大吉了。
而大多数昆虫就没有这么好的先天居住条件了,它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勤奋,来盖出一间避难所,比如勤劳的蜜蜂、蚂蚁,爱护子嗣的蠼螋、屎壳郎等等,它们不光要努力建造一个温馨的小窝,还要为后代准备好充足的过冬食物。
有自己勤劳盖房住的,也有机会主义者找房子住的,甚至还有霸占其他昆虫房子住的。大家所憎恶的蚊子,就是一名机会主义者。在北京的冬天,不少成年库蚊并不会被冻成冰棍,而是“见缝插针”,栖息在树木的裂缝中,房子的屋檐下,甚至在居民的家中等待机会。因此大家在寒冬腊月时被叮上一口也不要太惊讶,机会主义者可是不会错过送上门的新鲜补给。
►►►
招式四,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