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故事,读经典国学故事,品人世浮沉。
在庄子的《外篇・秋水》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其实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比喻人的见识是不一样的,有人见多识广知识渊博,有人见识短浅知识贫乏,同样面对一件事情,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成语词典中,你会发现,其实“夏虫不可语冰”是一个汉语成语,解释的意思是: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冬天的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不懂大道理。
既然是成语,必然是有有趣的成语故事支撑的,那就和小语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成语故事吧!
一:故事内容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在门外打扫,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孔子弟子很自豪带点骄傲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客说:“太好了,刚好有个问题想要请教你一下。”弟子高兴得说:“可以啊!”然后心想,我是孔子的弟子,不管什么奇怪问题都难不倒我。
客人就问了:“一年到底有几个季度?”
弟子心里想,这个问题也太简单了,于是便自信满满地回答:“当然是四季,春夏秋冬。”
客人听了摇摇头说:“哈哈,你说错了,一年有三季。”弟子听了并不同意客人的观点,坚持一年四季的说法,两人互不相让,争执不下,随后打赌,一起去请教孔子。如果是三季,弟子就给客人磕三个头,如果是四季,客人就给弟子磕三个头。
正当这时候,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弟子急忙请教:“老师,一年有几季啊?”孔子看了看客人,说:“一年有三季。”学生快吓蒙了,可是他又不敢马上问老师。于是弟子乖乖地给客人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弟子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是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孔子说:“你没注意到刚才那人全身绿色吗?他是蚂蚱变的,蚂蚱春天出生,秋天死去,只经历三季,他从来没有见过冬天,你给他说四季,就是说破了嘴,说到明天早上也说不通的。你就吃点亏,磕三个头,也无所谓。”
二:人不应局限于自身眼界
人的一生,有人碌碌无为,有人成就事业。没有人想要做一个井底之蛙,也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寒蝉”或“夏虫”。
不想做井底之蛙,就要跳出井底,这样你才能看到井外的别有洞天。看事情不能只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毕竟我们知道的世界是有限的,以自身眼光看问题,往往是局限的,不客观的,不完全的。
多读书,多出去看世界,增长自己的眼界,充实自己的内在,才能修炼内心,修心养性,不以眼界为局限,当你的心大了,你的眼界也就大了,你看世界的角度也就宽广了。
三:跳出圈子看问题
为什么蚂蚱不知有冬?只是因为他的圈子里就没有冬天这个词语,所以限定了他的认知。有句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同一个圈子里,你永远无法获知更多的情报。
在一个圈子里面呆久了,一定会形成你的习惯,固化你的认知,进而自己也很难去提升了。跳出圈子,是需要触点的,比如说别人的一个新颖观点,或者是你自己的顿悟,知道自己该改变了,并且付诸行动。
跳出圈子是要有执行力的,你光是想要改变,却没有行动,那永远也跳不出。跳出圈子后,你会发现,你能够多角度看问题了,更容易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这就是跳出圈子带来的提升。
四:志同者道合
为什么孔子让弟子宁愿吃点亏也不要和客人去争辩了,因为他们志不同道不合,根本认知是不一样的,“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所以没必要浪费时间去改变别人的想法。
人是群居动物,只有合群的人在一起,才能取得一些成就,孔子弟子三千,不乏圣人,也就是这个道理。蚂蚱永远是蚂蚱,孔子永远是圣人,不必有所争辩。
人们穷极一生,都在寻找归属感,在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里面,才能找到归属感,在一群人生观价值观相似的人群里,才能获得认同感,和志同道合之人,做志同道合之事;和志不同道不合之人,不必有所争执。
Wetalk众语国际将一群志同道合之人联合在一起,为教育优秀人才,为传承优秀文化努力奋斗,为客户做好每一次服务。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