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风筝产业发展中不丢失自我,不丢失本心,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繁荣,在繁荣中不失民族风味与特色。潍坊风筝借风筝会的春风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也让很多人脱贫致富,这是文化盛事,经济盛运。但是,四十年过去了,随着老一辈风筝艺人的逐渐退出,传统风筝的制作后继乏人堪忧。传统风筝四艺讲究“扎、糊、绘、放”,一只好的风筝作品不仅耗时费工,还要求制作者具备多项技能,多门手艺。所以说,风筝制作是“手艺”与“工艺”的融合体。“手艺”是灵魂,“工艺”是技术,而且,“手艺”永远是风筝的灵魂,一只丢失了手艺的风筝也就失去了灵魂。
本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由潍坊工美多名工艺美术大师耗时两个多月设计制作完成的“东方红”大型串式风筝堪称手艺与工艺的完美结合。风筝腰身是传统的蜈蚣风筝制作工艺,“扎、糊、绘”精湛绝美,“龙头”改为仿真“东方红卫星一号和空间站环绕地球飞行”,可播放《东方红》歌曲。坚守传统不失创新,构思新颖新潮不失品味,大美中蕴含大气,高端中彰显高雅,这就是与文化最为相容的作品。潍坊风筝协会副会长、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张华刚带队制作的150米高铁复兴号造型长串风筝跟他往届风筝会的上的优秀作品(如第36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巨型“山东号航母”,第38届潍坊国际风筝节带队制作的腰片直径1.5米、长300米的“世界巨龙中华第一龙”风筝)一样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眼球。反观那些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能放上天的话还算得上一件玩具,但已找不到风筝原本的内涵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