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的来历故事与传说,年的由来传说故事详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7 21:12:20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年”是一头非常凶狠的恶兽,相传这头恶兽会在年关的夜里出来祸害人,但是“年”也有弱点,就是害怕炮仗响、怕门神,于是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便放鞭炮、贴门神把“年”吓跑保平安,久而久之形成了传承千年的民间习俗。

关于年的来历故事与传说,年的由来传说故事详细(1)

关于年的来历故事与传说,年的由来传说故事详细(2)

然而,神话传说就是个传说,自然是当不得真的。那么,“年”是怎么来的呢?这个事儿还得请懂行儿的专家来讲个清楚说个明白。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先秦史名家朱彦民在其所著的《先秦时期如何过年》一文中给出了答案。

关于年的来历故事与传说,年的由来传说故事详细(3)

朱彦民教授

朱彦民教授在文中开篇说道:“年,古昔时称‘岁’。这岁,以木星走完一周为一岁,那是距今4000多年前夏代人的叫法。到了商周,才把‘岁’改为‘年’,故过年也称‘改岁’。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夏历把‘正月’作为‘岁首’,故正月初一称为‘元旦’,后为避与阳历‘元旦’相混,改为‘春节’,以示一年中岁春之首。”

这段文字讲述了“岁”“年”的演变过程,并没有说明“年”的来历,而要弄清“年”到底是怎么来的,就要从甲骨文“年”字说起。

甲骨文中有“年”字,这个“年”字最早是由晚清古文字学家孙诒让先生首先考证出来的。其后,罗振玉、叶玉森、商承祚、孙海波、马叙伦、吴其昌、董作宾、陈梦家、李孝定、张秉权、白玉峥、林义光、于省吾、胡厚宣等诸多古文字学者,均有补充发明。

关于年的来历故事与传说,年的由来传说故事详细(4)

甲骨文“年”字

朱彦民教授综述诸家考证加上自己的研究和理解,认为甲骨文中的“年”字从禾从人,为会意字,像一人头顶禾苗之形,意为庄稼收获之后人们用肩头载禾以归。《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年,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传曰:大有年。”黄河流域在古代环境条件下,谷禾类庄稼大概也是一年一熟,所谓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一年为一个农业生产的周期。故而渐渐地人们就用这个“年”来指代庄稼生长与收获的周期,由年成收获而成为时间名词。这当是年岁概念的来源。

关于“年”最初的含义,朱彦民教授补充说:甲骨卜辞中常见“求年”、“受年”及“受黍年”、“受稷年”等辞例占卜,正是用“年”字的本义,即卜问农作物庄稼的收获年成。

“求年”、“受年”的辞例,就是向祖先神和自然神祭祀祷告,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使得庄稼作物有好的收成,这就相当于后世的“祈谷之祭”。“求年”、“受年”指一般的年成收获。“受黍年”、“受稷年”等辞例,则是对具体的某种农作物收成进行占卜,盖因这些农作物比较重要,比如“黍”可酿酒,对于尚酒嗜饮的殷商王室贵族来说,比其他的农作物更为重要些,所以能够特别地出现在占卜辞例之中。

在甲骨文中,“年”字除了上举其本义用法之外,也有了表示年岁概念的引申义用法。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中表示年岁概念的除了“年”之外,还用“岁”与“祀”,三者并行无碍。

“今岁”、“来岁”、“二岁”、“今三岁”、“十岁”、“隹今九祀”、“隹王十祀”、“廿祀”、“十祀”等,应该都指商代时王在位之年。当年称“今岁”,下一年称“来年”、“来岁”;“今来岁”似为今年与来年之合称。

对于历代年岁的称谓,《尔雅·释天》有“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的说法,千百年来人们信以为真。其实从甲骨文来看,并非如此。至少在商代,对于年岁既可称作“年”,又可称为“岁”,商代晚期也可称为“祀”。

“年”是以农作物生长周期而定的农业年,“岁”字在甲骨文中像武器之形,据考证是岁星(木星)每十二年绕行一周天,于是将黄道分成十二等分,以岁星所在部分为岁名,共有十二个岁名,每年都成“岁在某次”,以此纪年。“祀”则是依照祭祀祖先所需时间而定,殷商晚期,殷人已经实行周祭制度,即对所有的直系祖先进行排谱祭祀,祭祀一遍大约34旬,也相当于一年的时间,故商代也以“祀”表示年岁。年、岁、祀,三者皆含太阳年之义。

但是商代历法也就是所谓殷历,既不是根据太阳运动所测得的一年为基础的阳历,也不是以月亮圆缺为一个记日周期,即朔望月为基础的纯阴历,而是“以闰(月)定四为成岁”的综合自然天象和农业生产而成的混合型阴阳合历。这是一种比较成熟完备的历法,平年分为12月,月有大小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天以甲子干支表示。因12个大小月加起来只有354或355天,是为太阴年,不足365天的太阳年周期,所以采用闰月来调整一年的天数,使一年中的四季变化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朱彦民教授解释说:从甲骨文材料来看,当时设置闰月采用年中置闰或年终置闰两种方法,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在早期卜辞中是放在应当置闰那年最后的一个月即十二月之后,所以甲骨卜辞和商代金文中有所谓“十三月”“十四月”或“十月四”,这是“年终置闰”。在晚期卜辞中,闰月就放在应置闰那一年的某一月,如闰三月,那年当中就有两个三月,如甲骨文中有“大今三月”和“小三月”即是其例。这在历法上叫做“年中置闰”。

这就是见之于甲骨文材料中的“年”的内容。显而易见,甲骨文“年”除了表示本义的年成收获和表示引申义的年岁时间外,还没有形成后世所谓年节意义上的“过年”的概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