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护肤界长期以来流传着许多不靠谱的说法,误导了许多人,花钱事少,伤肤事大。
为什么产生这些谣言呢?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共总公众缺乏基本的美容皮肤科学知识,生物,生理卫生,物理,化学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学校里多是不受重视的“副课”,形成谣言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有些谣言是蓄意编造、传播的。要么是为了博得关注,要么是为了商业目的。例如某些品牌“发明”了一些现场测试的方法,来识别重金属、矿物油之类,完全是为了打击其他品牌以销售自己的产品。
本篇列出并解释最常见的美容谣言,让你当个护肤明白人。
那些不靠谱的美容方法
不化妆也应当每天使用卸妆油
不需要。清洁的原则是充分且适度。卸妆油属于强力清洁产品,过度使用会导致皮肤损伤。皮肤并不是清洁得越厉害越好。
某些大牌明星皮肤好是因为天天早晚各敷一片面膜?
演艺明星皮肤看起来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妆容无懈可击,而且最终呈现出来得照片有过后期处理。以明星每天化妆、卸妆的强度,天天敷面膜,而且敷两片,对皮肤得伤害是非常大得。
仙人球能防辐射
完全用导电的盖子把人罩住,才可以隔绝电磁波,否则只要有一个微小的缝隙,电磁波都会衍射进入,仙人球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和条件。放在桌上的仙人球甚至连补水的价值都没有,我想它更招人喜爱的原因是:不需要经常浇水。
精油能隆鼻
这违背了生理学常识,万万不能相信。
那些不靠谱的护肤品“秘籍”
皮肤干不能用美白产品
这么说的理由或许是认为美白产品都含果酸。其实美白产品有很多,不是每个都含果酸,果酸美白早已不那么流行了,因为有太多比果酸更强效的美白成分了,而且不会损伤角质层,比如维生素C、甘草提取物、维生素B3等等,购买时只要认准成分就可以了。
千万不要使用任何含酒精的护肤品
干性和敏感性肤质不宜使用高酒精含量的产品。酒精有收敛、*菌的作用,一些类似酊剂的产品会直接用酒精浸出和防腐,所以不应一概否定。另外,常用的某些醇类润肤成分也有类似酒精的气味,但并非酒精。低含量的酒精也常被用作溶剂,以溶解某些不溶于水或油的有效成分。
精华成分的分子更小,渗透力更好,可以将产品内的含水分子引入皮肤
精华的作用和分子大小没有关系。真正的精华,有效成分浓度比较高,有的添加了特殊成分,为了保护成分稳定性要采用更稳定和简洁的配方、较小的包装,并且针对不同皮肤问题而设计,这才是其价值所在。
碱性洁面乳不能用
碱性洁面乳的成分中通常使用皂基表面活性剂,对油脂有更强的清洁力,所以适合需要特别情节时使用。用后及时用酸性爽肤水调理肌肤至弱酸性状态即可。
爽肤水主要作用是对皮肤的二次清洁
爽肤水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皮肤PH至微酸状态并且补水。在欧洲没有建立现代的制水、供水系统的时候,用硬水洗完脸后出现间残留,需要用爽肤水去除之,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必要了。
所以刻意使用化妆棉 化妆水做“二次清洁”,本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不适用的人来说是画蛇添足。“所有人都必须用化妆水做二次清洁”“化妆水最重要的功能是二次清洁”等说法,属于误导。肌肤本身就脆弱、有过度护肤倾向的人使用化妆棉 化妆水频繁做所谓的二次清洁,将对皮肤造成伤害。
爽肤水一定要用化妆棉才会有效
爽肤水只要用手涂就可以了,用化妆棉来涂并不能改变它的性质或效用,用手一样可以把化妆水涂匀,用化妆棉涂爽肤水并不能促进爽肤水的吸收。吸收程度只取决于皮肤和爽肤水本身。当然,那么做商家是喜欢的,因为可以使爽肤水消耗速度成倍增加。
干性、敏感性、有炎症的皮肤使用爽肤水或者当爽肤水中含有软化角质的成分时,连续,用力地用化妆棉来涂擦化妆水,具有去角质作用,由于角质层变薄,外来物质可以更快速地穿越皮肤屏障,会加大对皮肤的刺激速度和程度。
用手涂化妆水到脸上,会造成面部二次污染的说法纯属编造。因为不仅手上有细菌,化妆棉上细菌数量也不少。
如果只是轻轻地粘、敷、因为没有摩擦,就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手比化妆棉温柔,但化妆棉的多孔性,吸附性是手不能比的。因此,按摩用手,但深层清洁,卸妆,吸水是需要用化妆棉的。
使用产品刺痛是因为皮肤缺少
使用普通护肤品、敷面膜都刺痛,是因为皮肤脆弱,屏障受损。一方面,表皮就好像一堵墙,保护着真皮,当它破损时,刺激物很容易穿入表皮而刺激到痛觉感受器,从而产生痛感。另一方面,如果产品的刺激性较高,渗透性太强(尤其是高酒精含量的产品,果酸类产品),正常皮肤也会有这种情况,如何判断呢?这种产品你用了刺痛而别人没有,一般就是你的皮肤屏障被损伤了。
当然,屏障受损也会导致皮肤缺少,但缺水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这种情况一味补水是没有用的,必须避免刺激,去角质,摩擦,卸妆等各种有损皮肤的行为,注重保温和修复,屏障才能逐步恢复正常。
使用产品后脸上起疹子是排毒,过后就好了
外用产品排毒的说法常常被当作遮羞布以掩盖使用某些产品导致的接触性皮炎(刺激或者过敏)。若使用产品后皮肤起疹子,发红,痒等情况立即出现并且过一会儿就消失,多为一过性刺激,如果是隔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后出现,则多为过敏,这两种情况都应当停用相关的产品。
有三种情况是例外的:
1、某些药物涂上去后有已知的副反应,例如大部分人使用他克莫司,维A酸,初期都会有皮肤痒,刺痛的情况,若无法忍受,也应当停用。
2、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使用不含激素的产品后,皮肤状态会迅速变差,干燥,脱屑,紧绷,刺痛等均有可能发生。这并不是因为不含激素的产品不好,而是因为前面长期使用激素,导致了激素依赖。
3、正常的免疫反应:在真菌性毛囊炎,毛囊虫丘疹上常见。使用了*灭真菌,毛囊虫的药物、产品后,可能会短时间里大量爆脓疱(爆痘),但它的趋势是:脓疱爆出来后很快就会消失,有消有长,最终趋于减少,这不是过敏,而因为真菌或毛囊虫被*灭后,身体免疫系统要对“战场”进行清理造成的。使用这类产品前,拍摄清晰的照片以做使用前后对比,对于鉴别过敏还是正常免疫反应作用重大。
那些不靠谱的鉴别方法
1、把洗面奶放入匀内,用火烧,如果溅油,就不是好的洗面奶,如果越烧越像牛奶一样,说明是好的洗面奶。
加热这种方法叫作破乳作用。如果是滋润型的洁面乳,里面加有适量的脂类,是容易破乳而出现油水分离的,这和配方体系与产品特点有关,与质量好坏无关。
2、摇动瓶身后泡泡很少,说明营养成分少,泡泡细腻丰富,有厚厚的一层,而且经久不消,那就是好的(润肤)水。
水溶性良好的有效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B3等,即使在水中的浓度相当高,也不会有什么泡泡,没有什么有效成分的水,只要加入适量的增稠剂,表面活性剂,就可以起很多泡泡。所以,以泡泡论营养成分的多少不可靠。
3、泡泡多而大,说明含有水杨酸。
如上条所述,只要加入足够的增稠剂,表面活性剂,就可以起很多泡泡,只要粘度够高,泡泡就可以很大。所以用它来判断产品中是否有水杨酸是徒劳的。而且,水杨酸是允许加入化妆品的成分,也会写在成分表上,并不需要这样去费力鉴别。
4、泡泡很多很细,而且很快就消失了,说明含酒精。
醇类的确有消泡作用,但是粘度低的液体泡泡本身也很容易消失。要判断酒精的含量很简单,只要在成分表上看它的顺序就可以了。而且如果酒精含量很高的话,用鼻子也能闻到明显的酒味儿。
5、如果爽肤水的瓶子是不透明的,绝对不要买,因为无法鉴别。
加入了维生素C或其他一些容易被光照破坏的物质,需要用不透明的瓶子以避光,所以这种说法不正确。
6、拿一杯清水,把乳液倒进水里一点点,如果浮在水面上,证明乳液含油石酯(这是现在化妆品不推荐用的),晃一晃,水变成了乳白色,证明含乳化剂,这样的产品是不好的,如果乳液下沉到底部,证明其不含油石酯,这样的产品是可以用的。
首先,没有一种化妆品成分叫作油石酯。其次,只要是乳液,里面必定含有乳化剂,因此只要搅拌,均可以在水中分散。乳液在水中是沉或者浮,只与其配方的比重有关。由于大部分成分的比重和水相差不大,如果乳体中含有一些气泡,必定会浮起来。使用这种方法判断乳液的好坏是不靠谱的。
7、在匀里放一点产品,拿火烧,直到完全烧尽,如果有黑色残渣,那就是各种添加剂,越多证明添加剂越多。然后放一根棉芯的匀里,把棉芯点着,你会看到那个水会冒黑烟,这样的产品也是不好的。
任何含碳物质的高温而缺氧时不完全燃烧都会留下黑色的碳,这一反应叫作碳化作用。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化妆品只要是不完全燃烧,都会有黑色残渣。
8、取适量产品放入水中,然后观察其反应,好的产品是不粘杯边,不漂浮,不沉杯底的,粘在杯边的含动物油,漂在水面上的含矿物油,沉在杯底的含重金属铅,汞等。
液态的动物油,植物油,矿物油,比重都小于水,因而会上浮,也可能粘在杯边,而化妆品是否上浮,取决于其整体密度。沉在杯底就有重金属的说法非常可笑。(轮船时钢铁做的,还浮在水面上呢,这种说法让钢铁情何以堪?)
9、找个银饰物,把化妆品或者彩妆品抹上去,银饰物变黑就说明化妆品里有铅和汞。
银是容易被氧化的金属,暴露在空气中氧化后就会发黑,银也容易与硫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银。因此与什么物质接触发黑,并没有特异性,也就没有鉴别作用。
测铅、汞等重金属,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通过专业的实验来完成。
10、很多保湿产品都是矿物油制成的,把它们涂到纸上,过一会儿把多余的擦掉,如果产品保湿的话纸就会起皱,如果是矿物油所制的话你就会发现纸变透明了。
植物油、动物油涂在纸上也会让纸变透明。
那些危言耸听的“真相”
1、粉底都含铅
铅属于禁止添加的物质,故正规的化妆品不可能故意添加铅。“芳泽无加,铅华弗御”确实是指古代女子用含铅的粉以增白(也有用米粉的),而现在在“铅华”只是代指粉而已,并非真的含铅。粉底的主要成分是钛白粉或其他白色粉末。化妆品规范中对铅含量有要求,铅含量也是常检测项目,没有厂家会冒险去添加铅,却舍用成本更低而且合法的其他粉质原料。
2、洗澡时毛孔扩张,污垢更容易深入毛孔将其撑大
洗澡时,“毛孔打开”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变大,而是毛孔湿润,因此更容易清洁,含水量增加使毛孔细腻。洗澡的流水 沐浴液的表面活性作用不可能使污垢更容易进入毛孔。
3、矿物油会致癌
关于矿物油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最著名的是矿物油致癌。甚至有人说矿物油被IARC(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属WHO下属机构,位于巴黎)列为一级致癌物。
为此我广泛查询了IARC发布的相关文献和报嘎,确认这一说法属于耸人听闻。
真相是:未处理和粗处理过的矿物油(主要用于润滑油、切割等工业领域),是国际癌症研究协会认定的确定致癌物,原因是其中含有大量大的多环芳泾。因为职业性接触,长期由肺吸入精炼过的矿物油,会导致肺损害(类脂性肺炎等),但没有导致肿瘤的证据。在皮肤局部使用任何剂量的精炼矿物油(白油)都没有毒性,也没有致癌性。化妆品中使用的均匀精炼矿物油,就这数十年来的实际应用来看,矿物油是安全的。
那些关于吃的误会
1、白天不能吃柠檬,吃了会变黑
这个说法或许有两个来源:柠檬本含有光敏物质(柠檬烯、香豆素类,其中主要是香豆素类),对光敏感,所以白天吃就会让人变黑;柠檬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见光死。
其实有句老话,叫“不谈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根据相关研究文献,一天半个柠檬,摄入香豆素的量仅有28.25ug,也就是0.02825mg,若要达到致光敏性的水平,至少要吃353个柠檬。葡萄中香豆素的含量是柠檬的2倍多。假如白天不能碰柠檬的说法成立,那么葡萄更不能吃,这听上去很好笑。
光敏性发生的另一个前提是达到一定的紫外线照射量。如果防晒工作做得足够好,也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至于会不会被太阳晒黑,主要由是紫外线决定胡,尤其是UVA的照射剂量问题,和吃不吃柠檬没有因果关系。
所以,如果想喝柠檬水,不管白天黑夜大胆喝吧。
2、鸡蛋和豆浆不能一起吃
这个谣言的起源是因为生大豆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这种抑制剂会抑制胰蛋白酶(体内消化蛋白质的主要酶)的活性,降低蛋白质吸收,大量摄入会导致人体中毒。但胰蛋白酶抑制剂在豆浆煮熟的时已经被灭活了,因此喝豆浆不会影响蛋白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