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的映后采访中,一个记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部电影里,男人总是承受、感性、饱含爱的那一方,而女人则冷静、选择活在当下、坚持走在自己的路上?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因为是对一直以来男女固定印象的倒转——似乎更多时候,男方才是那个走向更大世界的人,而女人则对感情更加不舍、迟疑。
女主演Greta Lee觉得这个问题触及了这部电影魅力的核心,同时也是这个剧本起初最吸引她的地方,那就是女主Nora自始至终最为在意的都是自己的梦想、事业,都是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是对自我的探寻和实现,而不是其他浪漫爱情剧中那些在爱里迷失、总在感情里打转的女性角色。Nora在这样一个拥有独立的精神世界和满意的生活状态的情况下,意外与刘台午饰演的男主Hae Sung重逢,才让这个故事更加强烈、合理、又令人心碎。
是这样的,这部电影好看就好看在,男女主自始至终都无比清醒地意识到,他们是身处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两个国家,也是两种文化,两种人生追求。但这些不同正是他们对彼此感情的根源。女主留恋的正是那个带有所有Korean男人特质的Hae Sung——他正如他自己所说,普通的工作普通的薪水,犹豫不决,沉默寡言,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不说,即使把表白的话语输入在邮件里,也因为没有魄力为女主飞去纽约而又默默删掉。而男主迷恋的也正是那个总是拥有最高的梦想,从诺贝尔到普利策到托尼,争强好胜,考第二名会哭鼻子,想要做到一切,想要拥有一切的,自主又坚决的女孩。
Nora留恋Hae Sung所代表的被自己抛在身后的那个Korea的故土,她对他的感情更多是一种乡愁和移民身份认同的源泉。而Hae Sung对她的感情也是对自己无法达到、不能适应的那个远方世界的向往,对似乎触手可及却早已远去的那个背影的遥望——他总说自己ordinary,这份感情于他来说无疑是extraordinary。他一直都知道她是怎样的人,即使二十年后异国重逢,Nora看起来过得并不光鲜也不成功,她为了绿卡早早结婚,住在拥挤的公寓里,还没有写出理想的作品,但他还是执着地问她现在想要获得什么奖,在他眼里她不会放弃对更卓越人生的追求。一向沉默寡言的他终于带着泪眼对她说,我知道你就是注定离开的那种人,你要去更大的世界,但我爱的就是这样的你。
可能是表现手法的不同吧,或者刘台午比高司令更吸引我哈哈哈,总之,最后他在酒吧对Nora说来了纽约见到你之后我莫名其妙开始幻想其他的可能性,如果我12年前毅然来了纽约找你,如果你没有离开韩国,我们会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们是不是也会恋爱、分手、结婚、有小孩?也许是刘台午说这段话时那个抹去眼泪的神态,让我觉得这一段比La La Land最后的蒙太奇更打动我。当他们每次望向彼此的时候,看到的都是那个自己本可能拥有但却没有选择的人生。所以我说,爱就是固执地残存在不属于同一个世界的两个人之间才好看。
对于开篇这个问题,刘台午也给了自己的答案,他特别提到“总是”这个词,他觉得这个词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状况。这里他可能误解了记者的意思,记者其实就是在说这部电影中女人总是在向前走,而男人总是抱着感情沉默地留在原地。但其实这个“总是”也并不完全错误,因为在很多经典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确是这样的。比如《飘》,斯佳丽就总是坚韧又充满活力地面向着未来,自始至终说着tomorrow is another day,而艾希礼明显留守在过去,梅兰妮其实就代表了他对过去世界的那个幻梦,她的去世当然也带走了他的一切。艾希礼当然会被斯佳丽所吸引,但他同时也清楚地知道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不可能结合在一起。
比如经典日剧《东京爱情故事》,赤名莉香就是那个昂首阔步走向未来的人,而永尾完治则对故土小镇爱媛念念不忘,也总是放不下青梅竹马的里美,始终无法与莉香同频。再比如韩国电影《男与女》,最后的结局,孔刘的角色留在了原地,他还是无法离开原本的生活,而全度妍的角色则从感情中获得勇气走向了新生。
就算是现实世界,《再见爱人》里,章贺也明显总是纠结在过去,固执地想要寻求一个答案,而郭柯宇只想往前走,觉得答案早已经不重要。就像我在《再见爱人》的评论里写的,可能是既成的秩序与传统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围绕男性而建立,所以他们似乎自然而然在那个过去的世界里生活得更加舒适、习惯,以至于很少有动力去探寻、建立新的生活。而女人,因为传统的主流的生活对我们来说的确处处都是枷锁,所以挣脱出来寻找新的可能性就变得更加可以想象,也很少有人再愿意回去。但女人温柔的地方就在于,即使她已经坚决离开去往新的世界,但她还是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配合男人对closure的固执寻求,来给彼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告别。
很久没有这么喜欢一部电影了,这个周末两天连着看了两遍,下周末还想去看。身处两个世界的人想要凭借爱意跨越彼此之间的雪山,却注定失败,如何处理这种失败,在思索、和解的过程中感情也愈发凸显,这样的故事似乎尤其打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