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涛 蒋宝栋 特约记者刘峰
金秋时节,绥化沃野万里,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中国寒地香米之乡的北林区河夹芯子国家级水田示范区的农民们用鼓鼓的腰包和幸福的笑容,完美地诠释了丰收的概念。
在双河镇西南村的一块水稻地块里,收割机欢快的马达敲响了丰收的鼓点。“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比去年高,质量也更好。”双河镇西南村的种田大户闫春生兴奋地说。
近年来,北林区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强化技术服务为支撑,以提升科技水平为保障,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能。如今,北林区水稻良种应用率达100%,全区规模经营面积200.5万亩,规模化程度达64.9%,农机田间机械化率超过98%。北林区重点推行了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模式,全程托管面积71.4万亩,预计比未托管地块亩增产100斤以上。
“目前从秋收的态势上看,将夺得‘十八连丰’。初步预测,今年粮食产量可实现27.5亿斤,增长6.6%。”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连文在实地测产时说。
良种加良法,粮食生产质效双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北林大米产量高、质量好,其根源在哪里?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连文给出了他的答案。“农作物的生长,水土气热光五大因素,是保证质量的基础,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是高产的重要保障。但最最重要的就是种子,怎么才能打好种业翻身仗?就是必须要培育出咱们自己的好种子。”
北林区是中国寒地香米之乡,“寒地香米”这粒种子就是北林大米高质高产的金字招牌。
“我们推广范围最广的就是绥粳18,这是一个集高产、优质、多抗、香粳型等特征于一身的水稻品种,是单品种转化率最大的香粳稻品种,在全省年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是黑龙江省水稻的第一大品种。”北林区秦家镇盛昌种业总经理王超说。
好种出好米,好米在北林。北林区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前端化的优质服务让一粒粒种子,在北林大地上生根发芽。
北林区的第一颗苗,出生在集中育秧车间里,恒温的环境,在第一时间保障了种子的破芽率;北林区的第一颗苗,生长在高台育苗大棚,充足的养分和充分的成长空间,决定了她未来的发展潜质;北林区的第一颗苗,成长在寒地黑土的核心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他们起步就天然的快了一步。
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除了四通八达的硬质化渠系和浑然天成的自然灌溉,还有农技人员的悉心照料。
“良种加良法,就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北林区农机推广中心主任李连文不无骄傲的说。
良法是什么?老百姓的话最有说服力。“到什么时候该施什么肥,到什么时候该防什么病,到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儿,咱们推广中心的专家经常来讲课指导,有了专家的指导我们才有这么高的产量。人家专家说的对,种地还得靠技术。”双河镇西南村农民闫春生说。
良种加良法,就是北林大米高质高产的法宝,从寒地黑土优质品种的推广,到最优化的种植方式推广,其中倾注了农技推广人员的汗水,也倾注了农民朋友的汗水,一滴滴汗水,汇入一畦畦农田,滋润了寒地香稻的点滴成长。
从测土配方施肥到田间课堂辅导,从标准化农田建设到绿色种植技术的全面铺开,从航化植保作业到农业托管服务模式的全面铺开,北林区的农业现代化步伐走出了“高铁速度”。
减肥再减药,寒地黑土焕发青春
“现在种地,真是不一样了。以前靠力气,现在靠科技,以前是种地靠化肥,现在卖米靠绿色。”秦家镇农民牛春林在嘉香米业卖出了他今年的新米。“一切种植方式都要按照企业订单操作,全程绿色化种植,这样企业回收价格加一毛,多卖了不少钱。”
北林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大力推广“鸭稻”“鱼稻”“蟹稻”等绿色生产模式,并通过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物理和生物除虫等方式,促进农药减施增效。
在嘉香米业的展厅里,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大米,散发着寒地香米沁人心脾的芳香,这也是被誉为“南袁北苗”的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苗永增老先生留下的宝贵遗产。
“老人家最关心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水稻培育,另一个就是土壤质量。他常说一句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粮。”北林区秦家镇嘉香米业的宋永伟说。
北林区的寒地香米,产量好、质量高,到什么时候都离不开“寒地黑土”这四个字,如何保护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做到永续利用,北林区的农业技术工作者们付出了努力,取得了成效。
“土是摇钱树,粪是聚宝盆”。一句农谚,道出肥沃的土壤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北林区以黑土地保护为抓手,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创新保护利用模式,加快现代农业绿色转型步伐,实现了从耕地退化到可持续发展的悄然转变。
在东津镇爱国村,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连文正在检查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粪肥堆沤进展情况。“这种沤肥方式,不仅化解了畜禽粪便和秸秆利用的难题,更为保护好黑土地贡献了一份力量。”
北林区大力推行“农业三减”,推广绿色化种植模式;大力实行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大力推行秸秆粉碎还田和综合利用项目,保障土壤有机质含量。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2017年至2020年,北林区黑土地有机质含量由37.5% 提升到38.2%,让厚重的黑土地再次焕发了勃勃生机。
盛昌农业水稻展示基地千余亩水田收割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