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战争连绵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再加上各地水、旱、虫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粮食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到处可见成群结队的饥民。人民群众被迫以野菜瓜果、草根树皮甚至泥土充饥,他们在与灾荒的斗争中积累了不少寻找、制作代用食物的经验和知识。
《救荒本草》是一部指导度荒的书。组织编写这部书的人,是明代的一位皇子,他的名字叫朱橚。
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他被封为吴王,驻守在凤阳(今安徽省凤阳县),后改封为周王,洪武十四年,分藩到开封。因此,李濂在这部书的再版序言中称他为“周藩”。
朱橚好学多才,胸怀大志。不久,他擅自放弃封地,来到风阳。这引起朱元璋的猜疑和不满,把他贬徙到云南。
流放期间,朱橚有机会接触边远地区缺医少药的农民,了解到他们的种种疾苦。朱橚曲折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处境,使他对人民群众的不幸遭遇产生同情。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同时也达到扩大影响的目的,便组织王府里的医生李恒等人,编写了《袖珍方》四卷。书中收集了历代验方3000多个。《袖珍方》是一部很有价值和影响的方书,仅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多次。
两年后,朱橚回到开封。不久,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即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朱橚被指控有谋反行为,再次流放到云南。后将他关押在南京。公元1403年,朱橚的四兄朱棣做了皇帝,也就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念他是同胞兄弟,对他过去的事情没有继续追究,就把他放了出来并恢复官职,回到了开封。
朱橚回到开封以后,组织了大批医学和药学方面的人才,开始编写《普济方》和《救荒本草》。永乐四年(1406),朱橚亲自订正和定稿的《普济方》完成了,全书168卷,收集了方剂61700多个。
选自《杏林漫步曲》
作者:赵友琴
秋枫木 半夏 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