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树昏鸦,空调 WiFi 西瓜,葛优同款沙发,夕阳西下,你就往那一趴。
每天都在吃瓜吃果的小编,最近收到了好多留言:
每天吃多少水果最合适啊?
都说多吃水果对身体好,到底好在哪?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真的吗?
喜欢的水果都太上火了,怎么办?
吃水果这件事儿,说简单还真没那么简单。水果我们每天都吃,不过,你知道多吃水果可以防癌吗?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一说。
为啥多吃水果能防癌?
多吃水果能防癌这事儿,相信很多人都不会相信。但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一起来看下:
美国癌症学会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总结:植物性食物含有抗癌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利于防癌。
美国哈佛大学发表研究:每天食用2.9份水果的人与每天食用0.5份水果的同龄人相比,癌症的发病风险降低 25%。
《肿瘤学年鉴》杂志发表:多摄入水果和蔬菜能降低8~18%的肺癌风险。
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水果中富含的植物化学物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大量的研究,都证实了多吃新鲜水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癌风险,特别是消化和呼吸系统的癌症。
这主要得益于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
维持生命正常运转、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须的一类微量元素;
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其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长期缺乏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相应的疾病。
但由于我们的身体无法自己产生维生素,所以我们必须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怎么吃才最有效?
最简单的就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啦~那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有哪些?
维生素 A
作用:维持视力、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预防肿瘤。
来源:芒果、梨、苹果、香蕉、杏子、西瓜、甜瓜等含量较高。
维生素 B
作用:促进新陈代谢、辅助消化、维持皮肤和肌肉健康。
来源:西红柿、橘子、香蕉、葡萄、梨、弥猴桃等。
维生素 C
作用: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预防肿瘤、抗氧化。
来源:猕猴桃、草莓、鲜枣、枇杷、橙、橘、柿子等。
维生素 E
作用:抗氧化剂、有助防癌。
来源:桑葚、葡萄、香蕉、凤梨、鳄梨、番茄、橙子等。
维生素 P
作用:增强维生素功效、增加毛细血管壁强度。
来源:橙、柠檬、杏、樱桃等。
不同水果营养成分不同,只有多样化摄入才能更好地获得水果带来的健康益处。
关键在于,水果还含有大量的果糖,吃多了会引起体内糖代谢的紊乱,可能诱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每人每天摄入的水果量控制在 200~400 克,就可以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同时建议:吃水果选择应季水果最合适。可以结合个人喜好,多买一些应季水果换着吃。
应季最适合的水果选择:
1~2月:芦柑、甘蔗、圣女果
3~4月:菠萝、山竹
5~6月:草莓、樱桃、荔枝、枇杷、杨梅
7~8月:桃子、西瓜、甜瓜、芒果、龙眼
9~10月:葡萄、石榴、猕猴桃、白梨
11~12月:苹果、冬枣、柚子、桔子
爱吃湿热水果怎么办?
有网友灵魂发问:多吃水果对身体好,那体质湿热的人爱吃湿热水果,怎么办?
首先,若给最湿热的水果排个序,榴莲、芒果、菠萝、荔枝,就是湿热界的“四大天王”。
榴莲
俗话说“一只榴莲三只鸡”,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含量比其他水果多很多。
热气值、湿气值均是五颗星,吃得越多,湿气越重。
如果你爱吃榴莲又怕湿热,不防搭配山竹一起吃。山竹性寒味甘,可以滋阴润燥,清热降火。
吃完榴莲吃点山竹中和热气,不会过于上火。吃货建议:1次1~2瓣。
芒果
热气值、湿气值均是3颗星,吃货建议:1次1个。
芒果本身不是特别湿热,但会给各种潜在疾病煽风点火。
如果你本身有湿气、热气等症状,它会让你更加湿热。如果你原本在生病,它易导致病情加重。
另外如果你对芒果过敏,千万忍住别吃,不然轻则皮肤瘙痒,导致湿疹、荨麻疹,重则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休克。
菠萝
热气值、湿气值不足3颗星,相比于榴莲和芒果,湿热值会更弱一些。吃货建议:1次1/4个。
但若你本身就“体湿”,那么吃多就很容易让更多湿气堆积体内,久而久之还会化热,引起湿热症状。
若一次吃多了,可用陈皮和干山楂泡水喝。陈皮能祛寒湿,山楂能消食,二者结合可以缓解不利影响。
荔枝
热气值5颗星,湿气值3颗星。一颗荔枝三把火,它真是太太太太湿热了!吃货建议:1次4~5个。
如果你经常熬夜、阴虚火旺常常有手脚心热、舌红、口干口苦等症状,就不适合吃荔枝啦。
吃的时候还不能空腹,不然一下子吃太多更易出现头晕、出汗、乏力、心慌等症状 。
另外,荔枝的最好拍档是绿豆,能够清热解毒,消除荔枝带来的热气。嘴馋吃多的人,可喝点绿豆粥、绿豆汤下火。
当然,如果你脾胃虚寒、津液亏虚,比如吃点凉的就不舒服、拉肚子,那么吃些荔枝“热热”是OK的。
吃果学问多。现在,你学会了吗?
参考资料
[1] 周一海. 根据体质选吃水果[J]. 家庭医学月刊, 2016, 000(007):38-39.
[2] 张镐京, 郗效. 药食同源 果品篇(八)[J]. 中华养生保健, 2007(7):41-42.
[3]魏文娟, 杨柏灿. “酸甘化阴”的实质探析[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部分内容参考自小微健康、丁香医生及网络等,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