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交流会》
第4期:结构对应
各位联友大家好!
上一期我和大家分享了对联基本规则之“平仄对立”,这一期和大家分享对联规则之“结构对应”。
大家在阅读之初先点击“关注”,这样可以看到我的每一期内容,对你学习对联知识也许大有帮助。原创不易,请点赞鼓励支持,你们的鼓励就是我创作的动力!
对联基本规则第三项:结构对应。
结构对应,是指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及虚词的使用、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从现代汉语语法学的角度讲,也就是说,相应的句式结构或词语结构要尽可能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或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关于“结构对应”这一基本规则,必须说明的是,“结构对应”并不是说上下联两种句式必须结构相同,两种句式结构不同的句子就不能做对仗,这是一种流行错误。
本期重点讲一讲,句式结构不同到底能不能做对仗句?
古人在诗文的对仗实践中,只是立足于字的相对,几乎没有涉及词和词组的概念,更没有涉及短语及句子语法结构的概念。
“句式结构不相同,就不能造对仗句”完全是一种流行错误,我们知道,“句型不同的句子可以造对仗句”是客观存在的对联事实。究其原因,有二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律诗由于受五言、七言限制,又有平仄和格律的规定,诗人在创作时必须使用省略和词移动(包括倒置或前置)的方法。其二,跟汉语的词、词组和句子固有的特点有关。要彻底弄清楚这些问题,帮助我们去解读古人的作品和指导自己的写作是很有益处的。
(一)、汉语的词具有多功能性。我们知道,占实词量最多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各种成分时,具有多功能。如,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和定语,表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可以做状语、介词与名词结合成介宾结构可以做状语(表处所和时间的还可以做补语)。
例一: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呜翠柳”是“鸣于翠柳”的省略。“于翠柳”是表处所的介宾结构,它与动词“鸣”组成动补结构做句子的谓语。而“上青天”是动宾结构做句子的谓语。“翠柳”与“青天”相对是名词与名词相对。就句子成分而言,是补语与宾语相对。
“鸣(于)翠柳”与“上青天”是动补结构与动宾结构相对。
例二: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出句的句义是:三山(指江边的三座山峰)半落在青天外。这是一个简单句。
对句的句义是:白鹭洲从中把江水分为二水。这是一个成分比较复杂的“把”字句的省略和倒置。
“三山”是出句的主语与处在对句宾语位置的“二水”相对。它们能作对仗是词移动和省略的结果,也与名词既能做主语又能做宾语有关。
例三: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出句的句义是:常建清晨入古寺。
对句的句义是:初日照射着高山上的树林。
时间名词“清晨”是出句的状语与对句的主语“初日”相对。
例四:
空谷归人少;
青山背日寒。(王维《酬比部杨员外》)
出句的句义是:空谷的归人少。
对句的句义是:青山在背日处寒冷。
出句的定语“空谷”与对句的主语“青山”相对。出句的主语“归人”与对句的状语“背日”(“背日”是介宾结构“在背日处”的省略。也可依古汉语的语法解释,名词可直接做状语)相对。
(二)、汉语句子的成分不具备单一性。我们在做句子的分析和辨认时都知道,一个谓语可以有两个以上的主语(联合结构做主语);也有一个主语有两个以上谓语的(连动式、联合结构式);在兼语句中,一个名词既是第一动词的宾语,又是第二个动词主语。短语(如,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结构)也可以担任句子成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更突出、强调短语在句子里的这种地位和作用。此外,定语、状语具有多重;宾语有双宾。因此语法结构不同的句子造对偶句,完全有可能。当一个句子有两个主语时,其中一个主语可以与另一个句子的定语相对。
例五: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祖咏《望蓟门》)
出句中,“沙场”是“烽火”的定语,组成定中关系(偏正词组)做句子的主语。
对句中,“海畔”和“云山”是联合词组做句子的主语。因而“沙场”和“海畔”相对是定语和主语相对。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一对偶句下面的语言事实:偏正词组“沙场烽火”与联合词组“海畔云山”是结构不同的词组作对仗。
例六:
牢*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赠柳亚子先生》)
我们仍然采用把诗句中的词相嵌入直译句的方法分析此联。
出句中,牢*太盛是主谓结构作主语。“肠断”是主谓结构做宾语。
对句的意思是:风流人物(风物)长宜放眼看(量)世界。“风物”是主语“风流人物”的省略。 此联是典型的字面相对联,“牢*太盛”是主谓结构,与它相对的“风物长宜”无结构可言,也不是词组。“长宜”与“放眼”之间也无结构可言,它们都是动词“量”的状语(多重状语)。“肠断”是主谓结构,而与它相对的“眼量”根本不是一个词组,“放眼量”才是一个三音节的动词性偏正词组。
( 三)、汉语的句型多而复杂。为诗(联)作者提供了很大的提炼空间。
以复句为例,提炼的办法可以分两类。
(1)把一个复句提炼成对仗句。
例七:
龙庭但苦战;
燕颔会封侯。(骆宾王《夕次蒲类津》)
此联的句义是:在龙庭(指边疆)只要苦战,就可以像燕颔(指班超)一样得到封侯。出句和对句串联起来是一个条件复句,骆宾王把它提炼为一意相承不能颠倒的流水对。
(2)把两个复句也可以提炼成对仗句。
例八:
云影遥临盖;
花气近熏衣。(陈子良《游侠篇》)
此联写作手法独特,属词移动插入法。“遥”插入“云影临盖”;“近”插入“花气熏衣”。我们还必须注意到,“遥”与相邻的“云影”、“临盖”两个词组不存在结构和语义关系;“近”与相邻的“花气”、“熏衣”两个词组也不存在结构和语义关系。我们采用《全唐诗精选译注》(杨佐义主编)的直译句,并将诗句中的词组嵌入直译句中,以便研究。
远远地(遥)从高处看去,车盖(盖)如一片彩云的影子(云影)降临(临)。
人到近(近)处,那衣服(衣)如用有花气的香料(花气)熏过一般(熏)。
出句的第一分句只提炼出一个“遥”字。它是动词“看”的状语。对句的第一分句只提炼出一个“近”字。它与名词“处”组成名词性偏正词组做句子的宾语。陈子良以极妙的手法提炼出一组对偶句。
所以说 ,句式结构对应的上下联一定可以构成对仗,但已经构成对仗的上下联不一定都句式结构对应。王力先生在谈到“对仗上的语法问题”时说,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但对于每个字的词性要求非常严格,必须词性对品。什么叫“词性对品”?将在下一期与大家分享。
例九: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三分国”是“盖”的直接宾语,而“八阵图”却不是“成”的直接宾语。
例十:
口衔山石细;
心望海波平。(韩愈《精卫填海》)
“细”字为修饰语后置,“山石细”等于“细山石”,出句的句义是:口衔细山石。
对句的句义是:心里希望海波变得平静。
“海波平”是主谓结构(也有称小句的)做句子的宾语。形容词“平”是小句的谓语,而形容词“细”是出句的定语,它们组成对仗。而对句则是一个递系句,心里希望海波变得平静。我们可以倒过来说“口衔细的山石”,但不能说“心望平的海波”。可见对仗是不能过于拘泥于句式结构相同的。
鉴于此,对“结构对应”的把握,主要应侧重于上下联词语结构的对应,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关注词义配合、词序排列和修辞运用等方面的知识,惟此才有助于对于“对仗”的理性把握。至于把握的尺度,则是“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并非强求一致。
例十一:金武祥题江苏江阴环川草堂联:
芙蓉江上占林泉,解组归来,胜境重开摩诘画;
桃李园中宴花月,飞觞歌咏,良游愧乏惠连诗。
联语遣词秀丽,感事怀人,山水旨趣表现得淋漓尽致。上下联起句均为状谓宾结构,结句均为主谓宾结构;“林泉”与“花月”,均为并列结构;“解组”,解下印绶,喻指辞去官职,动宾结构,“飞觞”,传递酒杯,也是动宾结构。“胜景”与“良游”,均为偏正结构。“摩诘”,唐代诗画家王维之字,“惠连”,南朝宋文学家、诗人谢惠连。“摩诘画”与“惠连诗”,也同为偏正结构。从结构上分析,彼此对应,四平八稳。
以上例句,只揭示出不同句型能造对仗句的冰山一角。我们必须坚信,诗词能使用的句型,对仗句也就是对联一定能使用,并可以错综匹配。
我在这里还须指出,工对、宽对也只与词性有关,与句型无关。
本期内容总结:
结构相同的句子可以作对仗,本期重点分享结构不同的句子有的也可以作对仗。
下一期内容预告:对联基本规则之“词性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