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没熟的青芒会不会中毒,吃了未熟的大青芒会中毒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3 19:30:15

正是芒果飘香时节

你听过“豹纹芒果”吗

吃没熟的青芒会不会中毒,吃了未熟的大青芒会中毒吗(1)

知道贵妃芒、金煌芒、大青芒、小台农...

啥时候出了“豹纹芒果”

近日

网传广西南宁一家水果店

售卖2元一斤的“豹纹芒果”

引发热议↓↓↓

吃没熟的青芒会不会中毒,吃了未熟的大青芒会中毒吗(2)

这种芒果到底是啥

来看热带水果研究领域专家

答疑解惑

01

穿“豹纹”,因为芒果生病了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吴婧波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

“豹纹”出现的原因很多,较常见的是“芒果炭疽病”,这是一种由植物病原真菌炭疽菌引起的芒果采前和采后的重要病害。

它是一个“破坏家”,可以危害芒果叶片、花序、果实和枝梢,造成采前失收;它还是一个“潜伏者”,田间看似无病果实,常在采后贮藏期发病,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周围有黄晕,数个病斑融合后形成大斑,就出现了市场上的“豹纹芒果”。

不过,芒果炭疽病只侵染植物的病菌并不危害人的生命安全。对热带水果来说,“炭疽病”很常见。比如熟透了的香蕉,表皮上就有很多黑褐色的斑点,这也和果皮上“潜伏”的炭疽病菌有关。

除了炭疽病菌这种病原性病害可引起芒果的黑斑,一些生理性病害也会引发类似“症状”,最常见的是低温贮藏造成的冷害或运输过程中被挤压的伤痕。芒果是呼吸跃变型水果,本身冷敏性很强。同时,芒果果皮含有多酚氧化酶,遇到上述两种情况后,果皮内的细胞就会受到损伤,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会被氧化成褐色的醌类物质释放出来,形成小黑斑。

因此,“豹纹芒果”并非什么新品种,而是芒果品质等级下降或贮藏过久的表现。

02

“豹纹芒果”能不能吃,要区别对待

吴婧波认为:

如果仅是由生理性病害引起的,大多数情况下果肉无变质情况,撕掉表皮后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若是由病菌引起的病变,芒果表皮上的黑点已有指甲大小,且分布较多,或果皮有裂纹、分泌物渗出,建议大家不要再食用了。

病菌本身或者其产生的代谢产物虽不一定危害人的生命,但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提醒消费者: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芒果病害,都会使芒果的品质大打折扣。误食变质芒果会引起食物中毒,并出现腹泻、腹痛、呕吐、头痛等症状。

消费者如果无法辨别“豹纹”的病因

应该慎食

吃没熟的青芒会不会中毒,吃了未熟的大青芒会中毒吗(3)

消费者正在选购芒果。李建/摄

03

如何判断芒果是否成熟?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王松标研究员表示:

芒果品种很多,全世界约有2000多个品种,遗传多样性很丰富,果皮颜色方面就有绿色、黄绿色、黄绿色盖红色或艳红色。虽然大多数芒果成熟后果皮呈金黄色,但也有品种是呈现黄红色、黄绿色或青绿色的。

比如:

原产于美国的凯特芒,果皮大部分呈淡绿色,向阳面和果肩呈淡红色;

红象牙芒,果皮是淡淡的粉红色和绿色相间;

桂七芒、椰香芒以及泰国的青皮芒,在采摘时果皮呈青绿色,有的后熟过程中呈青绿色或绿黄色。

因此,察颜观色的办法并不靠谱。辨别芒果是否成熟,最好还是通过摸、闻等方法来判别。

摸:用手轻摁芒果果肩部位,触摸时感觉果肉由硬实变成松软或有弹性则表明后熟完成,可以食用,若仍硬实无弹性,则说明芒果没有完全后熟,此时食用酸度较高、甜度较低。

闻:成熟的芒果有浓郁的果香,特别是靠近果蒂的部位,香味更是浓烈。

芒果和香蕉一样,是呼吸跃变型果实,不耐贮运。芒果一般达到7分熟或8分熟就能采摘,然后在运输和销售地集中催熟处理或者不催熟处理直接上架。

若买回家的芒果较硬还未熟透,消费者可以把它和苹果、香蕉、桃子等一起放到纸箱等容器并密封,利用这些水果散发出的乙烯气体来催熟芒果。

一般来说,大约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成熟,温度越高,芒果变软的时间就越短。夏季直接在室内放置,也能变软成熟。

吃没熟的青芒会不会中毒,吃了未熟的大青芒会中毒吗(4)

芒果品种多样,果皮呈多种颜色。李建/摄

04

过敏体质人群慎吃芒果

吴婧波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芒果是胡萝卜素、VC、硒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有护目养颜、抗氧化、抗癌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保健功效。同时,芒果中含有芒果甙、槲皮素等成分,对咳嗽、痰多、气喘等有辅助治疗作用。因此,适量、常食芒果,有益健康。

芒果虽好吃,但食用也应注意:

首先,不要一次性吃太多。芒果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以及糖分,一次性吃太多,容易引起腹胀。

其次,过敏体质人群慎吃。由于芒果中含有的果酸、氨基酸、各种蛋白质等刺激性物质比较多,过敏或者易过敏体质的人食用后容易出现过敏现象,导致呕吐、腹泻、皮肤红斑等。

最后,建议血糖高的人群少食。芒果含糖量很高,吃多了容易导致高血糖,患有糖尿病、高血糖的人应少食。

记者/李建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