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眼中喜悦的月色,辛弃疾身边的霜花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4 19:17:26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说起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必想到花灯。

元宵放灯的习俗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经济发达,元宵节也在那时候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宋代灯节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而在诗人、词人们的笔下,元宵更是热闹辉煌。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但只要提起“元宵词”,总会想起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想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阙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阙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後。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辛弃疾眼中喜悦的月色,辛弃疾身边的霜花(1)

这首《生查子》也有说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所作。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如果词作者真的是那位命运多舛的才女朱淑真,那就更令人唏嘘了。而小编想起这首词,耳边总会回想起邓丽君的旋律。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耶非耶?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辛弃疾眼中喜悦的月色,辛弃疾身边的霜花(2)

李清照的这首词写于南渡之后。颠沛流离、国破家亡,词人的心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编。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

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刘辰翁《须溪词》《永遇乐·璧月初晴》小序中写道:“余自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王国维《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同样的元宵、同样的花、月、灯,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眼中看出来,竟有如此之大的区别。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辛弃疾眼中喜悦的月色,辛弃疾身边的霜花(3)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在密州。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

苏轼的这首词,不妨与作于同一年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对看。《密州出猎》写于同一年的冬天。苏轼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从“密州上元”与“密州出猎”两首词中,也可以看出苏轼勤政爱民的儒家思想。他虽几经贬谪,但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解语花·风销焰蜡

【宋】 周邦彦

风销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

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辛弃疾眼中喜悦的月色,辛弃疾身边的霜花(4)

这是词人飘流他乡,逢元宵节的忆旧感怀之作。先写元宵夜的灯节花市,巨大的蜡烛,通明的花灯,露水虽然灯笼纸打湿,可里面烛火仍旺。月光与花市灯火互相辉映,整个世界都晶莹透亮,嫦娥也想下来参加人间的欢庆。苗条的楚地姑娘在花市嬉戏,箫鼓喧闹,满路溢香。又写“昔日”京都的元宵。着重从大处着笔。“钿车罗帕”突出都市特点,与上阕“楚女纤腰”及“箫鼓”形成对照,脉络井然。“暗尘随马”写夜市繁华。从“年光是也”开始抒情,抒发今不如昔的际遇和伤感。此作结构缜密,厚重顿挫,极具匠心。

灯月双辉,您心中的大宋风雅,又是怎样的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