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具体指哪些方面,四个自信具体是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4 19:38:1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也是满足各族人民对更好教育期盼的必然要求。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提升和坚定教育自信,增强对我国教育事业的信念、信心、底气,有助于加快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是坚定教育自信的现实根源

教育改革持续推进。为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在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下,教育领域多措并举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及时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基础教育优质发展改革、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高等院校办学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措施齐头并进,彰显着教育改革的决心与魄力,促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更加符合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和需求。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中国要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必须将教育发展的重心置于教育质量上,树立提高质量的意识,全面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从多项国际测试如PISA、STEM的优异成绩来看,我国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育,义务教育质量位居世界前列;从世界银行等机构在年度报告中对我国教师研修活动的认可来看,党和国家着力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更多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公平得到保障。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政府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差距,着力于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师资条件和教育质量,要“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教育国际影响力逐渐上升。基础教育领域,因多项教育评估的优异表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开始推广中国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展现了世界教育进程中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高等教育领域,重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各大高校及重点学科在世界主要排名中位次整体前移,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合作与交流项目大量涌现,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不断对外推介中华优秀教育传统,逐步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四个自信”是坚定教育自信的基本遵循

坚定教育道路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教育需求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正确认识中国教育道路与西方教育道路的差异,克服“言必称希腊,贤必举欧美”的倾向,结合世情、国情、社情、教情、民情,我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合国家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的教育发展道路。

坚定教育理论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是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正确理论,是引导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有效理论。我国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丰富的教育理论体系,呈现出教育发展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一是,根据我国教育发展实践经验,提炼出符合中国教育实际的概念、命题与框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二是,对西方教育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探索当代教育规律,构建中国特色教育话语体系,有效提升我国教育理论的国际影响力。

坚定教育制度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不断自我完善的先进教育制度。总结我国教育发展历史经验教训,针对城乡教育存在差距、过度重视应试教育等问题,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我国现已建立起基于均衡发展理念、依法治教的教育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人民受教育权利,满足人民的教育诉求,维护人民的教育权益。

坚定教育文化自信,坚信中华优秀教育文化传统可以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指引方向,提供丰富的教育文化养分,并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从根本上支撑教育道路自信、教育理论自信和教育制度自信。主张人本教育,强调人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遵循教育规律,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重视道德修养,在实践中强调道德践履……中华优秀教育文化传统是漫漫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宝贵教育经验,是经过革命抗争涤旧鼎新的先进教育理念,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智慧源泉,为深化当代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是坚定教育自信的终极目标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纵观我国教育发展史,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各级各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有效增强人民的教育自信,也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

树立教师队伍自信。“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树立教师队伍对中国教育的信心,成为坚定教育自信、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石。具体而言,要从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两个方面着手,将自信的培育贯穿教师专业发展始终,在丰富专业知识和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中西方教育之间的差异,从多个视角思考分析教育表象后的深层次因素,增强教师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自信心,从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将这份自信心传递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大众。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相较于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更具有可操作性、参考价值和学习意义。秉持着共赏、共建、共享的观念,坚定教育自信,积极参与到全球教育治理,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成为全球教育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参与到联合国主导的全球教育发展政策制定,结合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指导;二是成为全球教育资源的重要输出者,采用慕课、微课等方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交互,向各国输出优质教育资源;三是成为全球教育问题的积极献策者,肩负起大国的责任,为解决各国教育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真正建立起教育强国的形象。

作者:王依依,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肖海峦,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21Z005)阶段性成果。

来源: 光明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