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现代的 Web 平台设计,越趋向弱化和隐藏地址栏、URL 文本这类「硬核」细节,让 Web 润物细无声的支撑起更直观的用户体验。
1.3.3 解绑能力和混搭能力不过产品设计中还是需要留出「逃逸口」,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获取 URL 文本,否则不利于下文提到的用户再利用。
URL 这种分发方式,是细粒度的,不是只能分发整个应用,可以分发里面具体的内容(比如一个用户的 Profile),可以分发一个具体的功能(比如某份点到一半的外卖订单)。
这也意味着 URL 的另一种本质:App Unbundling(应用解绑)。
Web 应用不像原生应用一样以单一入口为主,要从最顶层的入口进入,一级一级深入进入各种内容和功能。
Web 应用是多入口为主的,很多内容和功能可以直达(所以设计的时候要提供上下文,不能假设用户都是经过上层入口抵达这里)。
Web 应用的每个内容和功能,天然是可以独立使用的,且使用方式比原生应用的 Deep LInk 更多样灵活(Deep Link 本来就是为了缓解原生应用没有 URL 带来的弊病):
- 更容易被文本/语音/视觉搜索发现、理解、组织、推送。
- 能「混搭(Mashup)」。
- 更容易用类似 IFTTT、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方式串联起来,实现新的功能。
- 可以像阅读器、Reddit 一样做聚合和 curation。
- 更容易实现不同应用之间的 Interoperability(互操作性)。
- 更容易为应用的每个状态、运行过程中的每个「snapshot」都提供 URL。
- 普通用户也能轻易的、无代码(No-Code)的再利用 URL,类似「二次创作」和「共创」。
URL 实际上是让 Web 应用被拆分成很多小应用,反过来,也让一个 Web 应用可以由很多应用组成,让应用可以组成新的应用。
由此带来一种更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设计原则:Creating systems not destinations
这种解绑需求和趋势,也导致移动互联网刚起步时「Web 已死」的说法逐渐被遗忘。如今的原生应用变得「超级应用化」——也就是「浏览器化」,应用中大量 Unbundling 的内容和功能,都用 Web 技术来实现(H5 或跨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