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的3月5-6日之间。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蛰”指“藏伏”昆虫入冬藏伏土中,“惊”指“惊醒”天上的春雷惊醒蛰虫。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在古时惊蛰当日,一些地方人们有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惊蛰打小人驱赶霉运习俗。此外还有“蒙鼓皮”“吃梨”“祭白虎化解是非”等习俗。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惊蛰
民间习俗:
蒙鼓皮: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来震动人间,所以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这天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祭白虎: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习俗。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吃梨:惊蛰吃梨寓意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俗话说:“冷惊蛰,暖春分”,仲春二月乍寒乍暖,气温多变,较为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这一天古人会吃梨以应节,《食经》上说"生梨著地三尺,食之令人好声音",意思是梨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在这一天吃梨可以很好的治疗咳嗽。《本草纲目》上也有记载"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意思是说它味甘,性寒,能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养血生肌。
打小人: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虫蚁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鼠蚁。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