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让别人“演讲”
前阵子看综艺,被陈建斌的搞笑圈粉了。
但回看节目才发现,陈建斌一开始并不是一个自带笑点的人,让他有这样转变的,是主持人李艾。
节目刚开始时,陈建斌怕自己年龄偏大,与大家没有话题,表现得很紧绷。
李艾看到后,便对他进行提问,结合当下热门话题,激起他的表达欲。
接着,他说话的时候,李艾也会及时给予反馈,表示认同。
慢慢地,陈建斌打开了话匣子,不仅金句频出,还展示了不为人知的幽默一面。
我们总说,自己表达需要的是能力,让别人表达需要的是智慧。
与人交往时,太多人喜欢自己高谈阔论。
殊不知,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就像那句话说的:
“倾听的耳朵是虔诚的,倾听的心灵是敏感的。有了倾听的耳朵和愿意倾听的心,你才会拥有忠实的朋友。”
三观不同,学会尊重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三观是否契合,几乎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考量。
面对三观不同的人时,有人懂得尊重,有人则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人生。
要知道,三观没有对错,更没有高低。
不由想起了作家白先勇和陈文茜的故事。
2004年,白先勇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大火,这部重情之作勾起了无数人的情丝,却唯独没能得到老朋友陈文茜的喜爱。
因为陈文茜认为,爱情虚无缥缈,并不牢靠,她不喜欢奉行爱情至上的《牡丹亭》。
但白先勇并不知情,每次聚会总是会提起这部得意之作。
当白先勇觉察到陈文茜的不喜情绪后,便再也没有在她面前提起“牡丹亭”三个字。
白先勇没有因为二人是好友就强迫对方接受,而是保持理性,尊重朋友的相反意见。
陈文茜也说:“对此,我非常感谢。他可以创新,我可以顽固,谁也不去说服谁。”
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即便关系再好,三观也不会完全一样,倘若试图改变对方,最终也只能分道扬镳。
正如康德所说:
“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