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留在中国或许“比出洋”更有用。
[应验]
综观中共早期领袖及后来的核心*,大抵都是“喝过洋墨水”的,从陈独秀、李大别、张国焘、霍秋白、李立三、王明,到刘少奇、*、朱德、*、陈云,他们要么卖学日本欧洲,要么到莫斯科的中山大学进修过。然而历史最终选择了*。一批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要么被历史淘汰,要么站到了*的旗帜之下。
1920年3月14日致周世制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过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很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邵西两位,他们都以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因此我想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我觉得暂时在国内研究,有下列几种好处:
"1.看译本较原本快迅得多,可于较短的时间求到较多的知识。
"2.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
"3.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人研究。这层工夫,如果留在出洋回来的时候做,因人事及生活的关系,恐怕有些困难。不如在现在做了,一来无方才所说的困难一来又可携带些经验到西洋去,考察时可以借资比较。
“老实说,现在我于种种主义,种种学说。都还没有得到一个比较明了的概念,想从译本及时贤所作的报章杂志,将中外古今的学说刺取精华,使他们各构成一个明了的概念。有工夫能将所刺取的编成一本书更好。所以我对于上列三条的第一条认为更属紧要."
*对待西方文化绝不是简单地加以吸收。他不排拒西方文化,但主要的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
直到1949年建立新中国,*一直没有出过国。
1954年12月1日,*在会见缅何总理吴努时说:“我是中国的土人,很少到外国去。”的确,*是一个“土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一生共两次出国,而且去的是同一个国家苏联。*最远的足迹,大概是在访问莫斯科时,顺道去了列宁格勒,见到了一望无际。封冻了的波罗的海。
*曾经“走遍祖国大地”,“巡视大江南北”,但除了苏联,*就没有再离开过赤县神州。
*的“土人”身份并未妨碍他成为人中龙风、成为巨人中的巨人。
综观中共早期领袖及后来的核心*,大抵都是“喝过洋墨水”的,从陈独秀、李大对、张国氛霍秋白、李立三、王明,到刘少奇、*、朱德、*、陈云,他们要么留学日本欧洲,要么到莫斯科的中山大学进修过。然而历史最终选择了*。一批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要么被历史淘汰,要么站到了*的旗帜之下。
历史又一次验证了*的预言:留在中国或许比“出洋”更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