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自从人类开始大规模采掘和使用石油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多次石油危机。早在1914年,美国矿业局就曾发出警告,声称“世界将在10年内耗尽石油”。然而,这个警告一直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直到前几年,口号变成了“到2030年世界将耗尽石油,到2050年将耗尽其他化石燃料。”看起来好像全球的石油公司一直在经营着一个持续了百年的骗局,每隔几年就发出一些预警,让大家紧张一下,然后油价也跟着上涨。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石油没有被耗尽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石油的成因。大家对煤炭的形成过程都有一定的了解,因为煤中存在着明显的植物化石痕迹,所以大家普遍认为煤是由植物形成的。但对于液态的石油来说,人们有点困惑,尽管它可能非常黏稠,但它仍然只是一种液体,无法直接看到它的形成过程。虽然科学界早已有关于石油成因的定论,但仍然有一些人坚持自己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石油是无机成因的,最早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76年提出。而在1956年,苏联学者Н.А.库德里扬采夫提出了石油无机成因的“岩浆起源说”。他认为,地球深层的碳元素和氢元素在高温条件下形成了烃类化合物,随着地球岩浆上升,这些物质被带到不同的地层,最终富集成为油田。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看,这一观点似乎合理,但从石油的地质分布和化石的角度看,更多的证据支持了有机成因。
主流观点认为石油是有机成因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支持。旋光性、海陆相沉积特征、地质年代对比等多方面的证据都指向了有机成因。现代石油资源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地球生物大规模崛起的时期。此外,还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是,如果石油是无机成因的,那么油藏可能会在高温区域被发现,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石油沉积温度都在100摄氏度以下,极少数例外。与之不同的是,无机成因理论可以支持高温区域的油藏,但很遗憾我们并未发现这样的油藏。此外,石油中金属元素的比例与煤炭的比例几乎一样,这也是支持有机成因理论的证据。综上所述,石油的形成过程虽然尚有争议,但更多的证据支持有机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