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性来说,钉钉圈子更像是朋友圈和微信群聊的集合体,且两个模块高度绑定,内容联动。用户每新建一个钉钉圈子,就会同时绑定一个群聊。用户在群聊中可直接点击圈子跳转到互动页面。
在互动主页中,群友可以发布状态、提示重要信息并进行评论。群主可设置想要置顶的必看内容,每次都会给群友推送内容,也起到了“群公告”的效果。
此外,圈子中也有各种话题打卡活动,比如运动打卡、业绩战报、晒精气神、求助问答等,也可以自创话题。
总体体验下来,圈子功能很全,有多群管理的运营能力,而且很适合工作、教学等职业场景。
首先,虽然钉钉社群和微信群聊虽有类似,但更多用于中小企业维护上下游客户等职业场景,其氛围更适用于职业场景,而非日常聊天互动。
钉钉也提供了多群管理的运营能力,让同一个圈子可以关联多个群。比如,一个主题的圈子可以分别关联到不同的群聊,完成不同的主题讨论。
另外,针对不同行业的社群运营需求,钉钉也推出了满足不同行业需求的工具。比如,针对在线教培行业提供了课程作业和直播的工具。针对大学比如英语教学场景,钉钉提供了英语作业自动批改工具;针对渠道商合作伙伴运营,钉钉提供了审批表单能力,能够让业务流跨组织的在圈子里进行流通。
由于圈子自动生成了群,所以钉钉群的直播、会议、待办等功能也就同时会体现到圈子上。在圈子自动形成的群聊任务栏中,已经添加了短视频、视频会议、群直播、钉邮等多项功能。
群聊功能内已内置了群直播、短视频等多项功能
但缺点也很明显:
第一,如上文所述,圈子所有功能都埋得比较深,非常难找,需要探索。
与不漏看信息的初衷类似,钉钉也希望客户不漏掉每一个功能。因此给功能设计了多个入口。只是,这难以避免入口太多、层层嵌套带来的混乱感。
以待办项目为例,在钉钉首页可以直接管理执行、创建的待办项目。而想要对圈子中的待办内容进行管理,则需要从主页的“发现”栏目进入到圈子,点击右上角的提醒按钮,再进入到待办事项页面,之后再按照不同圈子进行管理。
据钛媒体观察,从主页进入到圈子界面后,至少需要经历三重跳转才能到达圈子中的待办事项管理。这也从侧面说明,虽然能从首页的群聊中直接跳转,但“圈子”内设功能在钉钉中的入口相对较深。
如图,想管理圈子里的待办功能需要经历层层跳转
第二:大量信息掺杂在一起,信息重合度又很高,让人感觉眼花缭乱,找不到重点。
一是每个圈子的内容也多次显示,正如上文所言,进入圈子界面第一眼是要看到自己所有的圈子发生的动态,看过一次后,点进某一个圈子又要再看一遍。
二是圈子动态变化一定会显示在群聊中。与微信不同的是,在钉钉中,每次发送圈子的内容会同步发送到群聊中(可手动选择关闭)。但无论发布的状态是否同步到群聊中,每次评论行为都会在群聊中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