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即将来临,而这个节日也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是一项备受重视的民族传承。
所以,在这一天中,父母们可以和孩子详细的聊一下关于清明的习俗和知识,这不仅会让孩子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磅礴,也会给孩子的生活增添仪式感,让孩子眼中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清明节的来历:“三节合一”,了解一下涨知识
很多人都知道,在清明节这一天,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对已经逝去的先人进行祭拜,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由于哀思之情过于沉重,所以往往人们会忽视清明节的其他习俗,让清明节“只剩下”祭拜活动。
但事实上,现在的清明节是一个“三节合一”的节日,它包含了寒食、上巳和清明三节。
●寒食节
小学生应该对寒食节的起源非常熟悉,因为小学课本中不乏寒食节的由来。
据悉,在古代春秋阶段,晋国公子重耳,曾经因为自己的国家不宁,而离开祖国长达19年的时间,不过,虽说他流离他国,但是有一位大臣介子推却始终非常忠心于他,在流亡期间还发生了一些令人敬重的典故,比如“割股啖君”等。
之后,在介子推的不断支持下,重耳终成大器,成为人尽皆知的“晋文公”。但在这个时候,介子推却回家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对于曾经的功臣,晋文公自然觉得不应该让他平平淡淡的,于是就想要请他出山,给予高官厚禄,重重的答谢他,不过介子并没下山。
晋文公“报恩”心切,在屡屡请不出之后,便想到一个“馊点子”,就是在山下放把火,这样介子推被火势逼迫,肯定会下山的,到时候自己就能够报答他的多年恩情了。
不过,出乎晋文公意料的是,在大火侵山之时,介子推仍旧初心不变,最终葬身火海。
晋文公得知此消息之后,悲痛欲绝,为了纪念他,就给介子推修祠立庙,并且下令禁止在这一天生火,只允许吃冷食,逐渐就形成了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