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在思南县,人们都会做一种独特的传统美食——“清明粑”。传统的食材、精制的馅料、恰当的火候,让大家在软糯清香当中品尝明媚春天的味道,记住乡愁,品鉴美味。
清明将至,走进思唐街道文化社区烟市巷子陆家清明粑制作加工作坊,清明粑制作人罗永碧和丈夫正在屋子里忙着准备清明粑制作的材料,一丛丛碧绿的毛茸茸的植株、顶端开着小黄花的野菜,就是做清明粑的主要原材料,这种开着黄色小花的野菜,学名叫做棉菜,俗称“水蜜花”,这种野菜只在清明节期间生长,所以人们一般称为“清明菜”,“清明菜”性味甘平,具有理气化痰、清肝明目、止咳、解毒等功效。
罗永碧介绍,制作清明粑的清明菜,只需采摘其上半部的嫩苗,采摘嫩苗回来后,用清水淘洗干净,把洗好的清明菜切碎放入清水中煮,将清明菜煮熟后倒入糯米粉和粘米粉搅拌均匀直至黏稠,再倒入撒有糯米粉的簸箕里,揉面和匀,揉好的团子切块后在里面放入盐菜肉沫馅或豆腐肉沫馅,搓成最后的形状,上锅蒸熟就可以食用了。从采摘、挑拣清明菜到一个个清明粑制成,有近十道工序,虽然过程辛苦,但是每每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罗永碧的心里不禁美滋滋的。
在罗永碧家,笔者看到了元宝型、椭圆形、三角形等造型各异的清明粑,罗永碧和家人将制作好的清明粑送进蒸箱里面蒸30分钟,清明菜绿色的汁液一丝丝地渗入了小小的米团子里,清明粑变成了悦目的青色,轻轻咬上一口,田野中孕育的花香、初春稚嫩的阳光,所有春天的味道萦绕于唇齿之间,别有一番风味。
53岁的罗永碧有着22年的制作清明粑的手艺,每到清明时节,她所制作的清明粑就成为思南最畅销的清明美食,每天在她经营的店铺里都能卖出七八百个清明粑,今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罗永碧通过微信、电商网络进行在线销售,每天都能接到来自贵阳、遵义、湖南、广东、北京等地的订单,销售量节节攀升。
思南市民田晓兰介绍:“罗永碧家的清明粑是思南的老字号,在烟市巷子做了二三十年,上次买了100多个寄给深圳的亲朋,大家反馈都说很好吃。”
据悉,贵州制作清明粑的历史已有100多年,相传明朝建文皇帝“靖难之变”后从南京流落到贵州省,建文帝望白云而遁迹,在长顺县白云山削发为僧,终日念经朝佛,长顺当地老百姓得知建文皇帝遁迹白云山并削发为僧后,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和六月十九人们纷纷上山朝佛。每次上山朝佛时当地老百姓都会带上自制的食饼作为祭品。偶然一次,建文帝品尝百姓带去的食饼后赞不绝口,当得知此饼主料是清明菜时,遂取其主料命名为“清明粑”,从此,清明粑名声渐盛,逐渐成为当百姓清明节祭祀祖宗的必备食品,尔后,清明粑逐渐传至贵州其他县市,渐渐成为广大群众喜欢的传统小吃之一,融入思南后,从而演变成了一种思南习俗。(刘汉滨 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