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小节的三十二分音符以及第33小节的装饰音部分都是快速的级进,因此要求演唱者的气息要更加平稳集中,保持声音位置不变,将每个音的颗粒性以及连贯性用气息带出。
咏叹调后半部分的难点是第83小节至91小节这个长达十小节的华彩片段。
声乐中的华彩片段主要由音阶、半音阶、琶音、八度构成,节奏大多为快速紧密的节奏类型,音域较宽。这一片段也不例外,主要由音阶和八度组成,节奏细碎化,音域更是从f1到降b2。要演唱好这样快速跑动的旋律片段,首先要保证气息的稳定做到吐气少量且均匀,同时要能够灵活轻巧的换气。
换气点的位置不要根据小节线来换,要尽量在较长音符或是休止符的位置偷气。其次要合理运用共鸣腔体,不能靠单一腔体共鸣,要注意分配胸腔共鸣与头腔共鸣的比例进行最大限度的运用才能使发声时解放喉咙,让声音清晰干净。除此之外在演唱时还要掌握“借力”的方法,先抓住乐句的主干音(一般是在四个十六分音符的第一个音),在主干音上给重音其他的音则借着主干音的重力顺势向上或向下进行。这样不仅能够让演唱者更加轻松,同时也更能体现音乐的层次感。
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第89、90小节出现的八度的跳音部分,要始终保持“吸着唱”的状态,才能防止气息冲击声带造成声音尖锐。在演唱时要做到半打哈欠,吸开腰腹部肌肉的同时出声,三个步骤同时进行缺一不可。一般来说,华彩部分是作曲家用来炫技的部分,少有情感上的表达,因此演唱时根据音乐的走向顺势把握强弱关系即可。总的来说,这一片段是整首作品的难点,为了将华彩片段演唱得连贯清楚,在平时的练声中要多注意跳音的练习,加强横膈膜的张力和小腹的弹性。
华彩片段结束后音乐依然在高音区持续进行,保持好原有的状态、气息的支撑、声音的集中共鸣。除此之外,要注意两个“大跳”的地方,第一处是在97、98小节(见谱例1.7)
从c2到a2。这一个六度的跳进音程是和前面连在一起不能换气的,因此在演唱时要提前在脑海里对这个音高位置进行预判,声音出来之前迅速提上额、抬小舌、提颧肌。第二处是在100、101小节(见谱例1.8)
从e1到a2。这个十一度的跳进音程直接从低音区到了高音区,尽管许多优秀的歌唱家为保持音乐的连贯性是不会在这两个音中间换气。但是对于气息尚浅的表演者来说可以在中间迅速偷口气,想象它们是独立的两个部分,互不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