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一、按季节写出不同的四字词语。(每个季节写三个)
春:________
夏:________
秋:________
冬:________
二、看拼音,写词语。
三、课外阅读。
小猫咪穿鞋子
小猫咪看见人们穿着鞋子走来走去,很羡(xiàn)慕(mù)。他想:我怎么没有鞋子呢?小猫咪回到家,东找西找,好不容(róng)易找到四只鞋子,就好奇地穿在脚上,来到院子里。
小猫咪问公鸡:“这鞋子好看吗?”
“好看!好看!”公鸡说着连连点头。
“那你怎么不穿鞋子呀?”
“我穿上鞋子,就不能刨(páo)土找虫子吃了。”
小猫咪问麻雀:“这鞋子好看吗?”
“好看!好看!”麻雀连忙说。“那你怎么不穿鞋子呀?”
“我穿上鞋子,脚趾(zhī)就抓不住树枝了,会从树上摔
(shuāi)下来的。”
小猫咪又问大白鹅:“这鞋子好看吗?”
“好看!好看!”大白鹅边说边伸脖子。
“那你怎么不穿鞋子呀?”
“我穿上鞋子,游(yóu)泳(yǒng)不方便。”
(1)根据短文内容,给下列说法选择正确的句子( )(多选)。
A. 小猫咪看见动物们都穿鞋子,也回家去穿鞋子。
B. 因为公鸡要刨土找虫子吃,所以不能穿鞋子。
C. 小麻雀要靠脚趾抓住树枝,才不会从树上掉下来。
D. 小猫咪从小就穿着鞋子。
(2)读读对话,想一想如果小猫咪问大黄狗,大黄狗会说些什么?
小猫咪又问大黄狗:“这鞋子好看吗?”
“好看!好看!”大黄狗边说边摇尾巴。
“那你怎么不穿鞋子呀?”
“________”
(3)想一想小猫咪穿上鞋子后会怎样?
三年级参考答案:
一、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烈日炎炎、酷暑难耐、骄阳似火;秋风萧瑟、秋风送爽、层林尽染;白雪皑皑、寒冬腊月、银装素裹
二、
公司;庭院;登山;跌倒;放弃
三、
(1)B,C
(2)我穿上鞋子,跑得就不快了,就咬不住坏人了。
(3)走路声音太大,抓不住老鼠了。
四年级
一、选择正确的解释。
迫: A.逼,威胁 B.接近,靠近 C.紧,急
①时间紧迫,容不得你犹豫了。________
②敌人的皮鞭也不能迫使江姐屈服。________
③卖火柴的小女孩饥寒交迫,冻死在街头。________
二、形近字组词。
惑________ 效________ 胸________ 训________ 顾________
或________ 胶________ 脑________ 驯________ 顿________
感________ 郊________ 匈________ 圳________ 预________
三、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少年*发奋读书
少年*是个学习异常勤奋刻苦的孩子。8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当时流行一种教学生练字的方法叫“填红蒙字”,就是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但*不愿简单地照着填,他要自己放手写,一遍写不好,就多写几遍。有的字,他要练写几百遍。除了手写,他还用心写,走路、吃饭,甚至梦里还想着练写的字的结构、笔画特点,所以,他写的字比一般同学照着填的字还要好。
从懂事开始,*就承担了家中的一些家务活和农活。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读书。一天,父亲让他往田里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看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找,后来,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柏树下找到了他。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父亲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干活。*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挑了好几担了。”
在读书过程中,少年*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他读的书中,许多地方打着问号,或写上批语,重要的问题,他都记了下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旧小说,尤其喜欢那些反抗统治阶级欺凌压迫的故事。但是读着读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唯独没有种田的农民。这是为什么? 后来他终于发现,旧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一些剥削者、压迫者,他们占有土地,高高在上;而农民终年劳累,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条件读书写字,更谈不上著书立说。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少年*愈加发愤读书了,同时他小小的心中燃起了反抗黑暗、改造社会的熊熊火焰。
(1)“津津有味”的意思是________。
仿写词语(AAB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段说到少年*读书的时候,不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而且还感悟到其中的道理,这体现了少年*具有________的好习惯。
(3)什么是“填红蒙字”?请在文中找出来。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5)少年*是怎样发奋读书的?
四年级参考答案:
一、
C;A;B
二、
疑惑;效仿;胸怀;教训;照顾;或者;胶水;大脑;驯马;停顿;感动;郊外;匈奴;深圳;预备
三、
(1)形容趣味很浓厚或很有滋味的样子。;念念不忘;滔滔不绝;耿耿于怀
(2)边读书边思考
(3)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少年时候发奋读书的故事。
(5)少年*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刻苦练字,在劳动的时候,仍然不忘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五年级
一、根据内容填空。
(1)《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通过________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题临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描写统治者只顾吃喝玩乐,忘却国耻的诗句是________。
(3)《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从________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愿望。
二、写出括号中正确的词语。
(1)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 马上)________召集大臣来商议。
(2)大将军廉颇带领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抵御 抵抗)________秦兵的准备。
(3)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 本事)________,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黄牛找食吃
小黄牛一天天长大了。有一天,牛妈妈对小黄牛说:“孩子,你已经长高了,长结实了,不能老是跟着妈妈过日子,应该自己生活了。”小黄牛点了点头。从此它就开始自己过日子了。一天,小黄牛慢悠悠地来到一户农民伯伯的院子里。院子里长满向日葵。叶子绿绿的,厚厚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小黄牛又饿又渴,扬起头就要吃。这时,它想起牛妈妈的话:“孩子,农民伯伯种的庄稼,我们都不能吃它的叶子,叶子没了,庄稼就不能活了,那农民伯伯吃什么呢?”小黄就到别的地方找食去了。
小黄牛拖着瘪(biē)瘪的肚子,走呀走呀,来到了一棵老榆树下。茂盛的老榆树像一把大绿伞遮护着它的身子。它感到凉快极了。小黄牛饿坏了,张开嘴就要啃树皮吃。这时,远处来了几个农民伯伯,他们干活累了,正要到老榆树下歇息乘凉。小黄牛想:如果我啃了树皮,树不就死了吗?那农民伯伯还怎样乘凉呢?
小黄牛为自己能替别人着想感到高兴,突然间像长了好多力气,决心向草原前进,去找自己能吃的青草。它来到草原,东瞅瞅,西看看,终于找到了妈妈带它吃过的草,叶子细长,绿绿的,软乎乎的。一嚼起来,又香又甜,还流着汁水呢!它高兴得又蹦又跳,痛痛快快地吃了个饱。
傍晚的时候 小黄牛回到家里 告诉妈妈哪种绿叶能吃 哪种绿叶不能吃的理由 牛妈妈听了 高兴得眉开眼笑 一个劲地夸它 真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 小黄牛得到妈妈的夸奖 高兴极了
(1)给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
(3)写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4)举例说明小黄牛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五年级参考答案:
一、
(1)宋;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宋;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清;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
(1)立即
(2)抵御
(3)能耐
三、
(1), , , 。, , :“。”, !
(2)小黄牛长大了,牛妈妈让小黄牛自己独立生活。;小黄牛尽管又饿又渴,也不啃吃向日葵叶子和老榆树的皮,终于在草原找到了青草。;回到家里,牛妈妈夸小黄牛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