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争斗牺牲烈士和去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今天,全国和驻外领事馆降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10时起,全国人民哀悼3分钟。各地干部群众也用不同的方式敬礼烈士、感激英雄人物、表达哀悼。
4月4日10时许,各地国旗下半旗志哀,10点整现场拉响警笛声,集体默哀三分钟3分钟,深切悼念抗疫烈士和去世同胞。
4月4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
4月4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
特别关注到:
l 1.新中国建立以来,天安门广场第四次为重特大死伤下半旗,
也是首次因重点突发公共卫生事情进行全国悼念活动内容。
l 2天安门广场还曾17次为国外政治文化人物降半旗,
并曾为追悼驻南联盟领事馆遭北约恐袭中遇害的许杏虎等三位烈士,
以及在大地震中遇害的8名中国海地维和警员降半旗。
二、哀悼,为什么要降半旗?鸣笛?代表什么?“降半旗”。是公众表示哀悼的重要礼节。
下半旗:不是将国旗下降至旗杆的一半处,也不是直接把国旗升至旗杆的一半处,而是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下降到离杆顶约占全杆三分之一处。
降半旗:一个国家行为,一般是在某些重要人士逝世或重大不幸事件、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来表达全国人民的哀思和悼念。
全国各公开场合的国旗,驻国外的使、领馆的国旗均应下半旗致哀。
下半旗最初源于船上,这种做法最早见于1612年。
一天, 英国船“哈兹·伊斯”号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时,船长不幸逝世。
船员们为了表示对已故船长的敬意,将桅杆旗帜下降到离旗杆的顶端有一段距离的地方。
当船只驶进泰晤士河时,人们见它的桅杆上下着半旗,不知何意。
一打听,原来是以此悼念死去的船长。到17世纪下半叶,这种致哀方式流传到大陆上,遂为各国所采用 。
从中不难看出,下半旗这一致哀方式自古有之,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三、在中国最主要的祭拜节日之一清明节举办降半旗典礼痛悼,
既有着历史实际意义,也具有实际意义。
国旗法明确: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的评定、
以及产生非常重特大死伤的悲剧恶性事件或者比较严重自然灾害导致重特大死伤是否下半旗,
都由国务院确定。
2020刚过去四分之一,我们却不得不和许多人告别,
他们当中有国士无双的院士,
有英勇无畏的战疫英雄,
英勇无畏的战疫英雄
有逆行向前的灭火英雄...
逆行向前的灭火英雄
今日清明,请记得怀念他们!为他们点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