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2019年7月16日起施行《职场霸凌禁止法》,但收效甚微。
近日,一张银行校招新员工自述不喝领导敬的酒被辱骂打耳光的微信群截图,引发网络热议。截图显示,某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2020年校园招聘新员工”的微信群,一位新员工与同事在北京一家酒店聚餐时,因没喝“A角”敬的酒,被某领导殴打辱骂。
其实,上述事件只是形形色色的职场霸凌形态之一。远的不说,仅今年以来,就有多起职场霸凌事件一次次刷新人们的认知底线:员工业绩不佳被逼吃死神辣条,员工朋友圈不发广告被扣奖金,要求员工当街磕头感谢公司……这不是职场潜规则,而是典型的“职场霸凌”。
职场霸凌,泛指在工作场所里,个人或团体对于同事或是下属进行不合理的行为,包含言语、非言语、身体、心理上的虐待或羞辱。
很多网友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职场霸凌,有的是明目张胆的霸凌,有的是通过对新人的压迫,“被霸凌者”误以为是职场规则。一度忍让换不来更好的待遇,只会让始作俑者得寸进尺。职场人要认清职场霸凌的真面目,必要的时候适当展露锋芒,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某银行新员工微信群截图
职场霸凌的五大类
具体来说,职场霸凌常见的行为包括以下这五大类:
第一类:贬低当事人的意见,公开进行专业上屈辱,指责当事人缺乏努力,恐吓使用纪律或惩处程序。对新人不培训、不指导、对员工不给资源和支持,却责怪他们工作绩效不佳、不够专业。
第二类:破坏个人信用,破坏性的影射和讽刺,进行不适当的笑话目标,持续的戏弄、对骂、侮辱、恐吓、威胁。在他人面前轻视或贬抑你、在私下或他人面前对你咆哮、羞辱或威胁。
第三类:职场冷暴力,借由语言、表情、行为或者文字来侵犯个人人格、尊严或身心完整等行为举止。比如,有意鼓动同事孤立某位同事、不让其参与重要事务或社交活动,把同事边缘化,忽视、打压排挤。这条很多人职场新人的血泪史。
第四类:施加不必要的压力,在有限条件内给予高难度任务。工作压榨,忽略员工的个人需求,采取各种软性手段或者洗脑式文化让员工过度劳动。
第五类:泯灭人性的惩罚机制。比如互扇耳光、空腹喝醋、下跪等等。
以上只是常见的几类职场欺凌现象,“欺负人的手段”肯定不止于此,所以相关研究人员总结了以下这四点来作为职场欺凌的判断标准:重复(经常发生的)、持续的时间(长时间)、升级(攻击程度增加)、有一定权力/工龄差距。
2007至2010年间,法国电信至少有35名员工,疑因遭到公司系统性的职场霸凌自*身亡。图为2009年法国电信员工抗议公司政策引发“自*潮”悲剧,面具上写着:隆巴德(时任CEO)*了我。
职场霸凌的法律规定
这些看似奇葩的职场潜规则或规定,其实正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
《劳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公安机关对责任人员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罚款或者警告;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二)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者的。
而完不成业绩就要被花式处罚、强迫转发朋友圈不然扣奖金等奇葩职场规定,亦不具备法律效应。“未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和公示,仅单方面告知的职场规定,不具备法律效应。”中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执行主任夏孙明提醒,类似职场上的 “体罚”或称为之“变相体罚”、“恶搞”行为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人格尊严、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劳动者可以提起侵权诉讼。
“职场霸凌行为或多或少伴随着暴力及言语侮辱等行为,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人格权。”夏孙明认为,2021年1月1日即将实施的《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为此类霸凌行为划清了法律红线。
《民法典》规定,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日本一员工在聚餐时,头被社长强按进火锅里,只为取乐。
遭遇职场霸凌怎么办
若是企业氛围导致的,果断离职。比如罚员工吃死神辣条,导致住院,却被公司劝退,公司的理由竟是“不符合企业文化”。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离职。
如果霸凌只是个别人的行为,遇到这样的同事、上司,抗争可以代替离职。
1、翻脸、警告。欺凌你的人未必真的敢把你怎么样,很多时候是惯性和氛围的纵容酿成这一切。先试着从“软柿子”变成“硬核”,也许一部分欺凌就迎刃而解了。
2、收集证据。证据包括:书面材料、电子邮件、微信QQ等对话记录(截图)、电话录音、现场录像、证人证言等。
3、申诉。到用人单位的工会或者当地的总工会申诉,寻求帮助。《劳动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劳动合同,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处理;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4、进行法律咨询,向专业人士咨询获得专业的意见。如果遭遇民事侵权行为(健康权、自由权、名誉权等被侵害),可以直接到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果身体受到轻伤以上伤害,遭遇猥亵、诽谤等行为,对方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可以直接到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存在无故降薪、辞退等行为,则需要走劳动仲裁程序解决。
5、申请劳动仲裁。面对用人单位的劝退、逼迫离职等行为,可以通过《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清楚自己的权利,同时到劳动部门申诉协商处理;准备好相关材料,到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保护好自己作为劳动者的权益。
6、面对不清楚的书面通知或协议不要轻易签字,以防有风险。
7、在职场是实力说话的地方,不断自我增值提升个人能力才是最好的出路。过硬的工作能力才是一个人在职场最好的盔甲,既有本事拒绝不合理的规则,还拥有随时转身出走的能力。
封面新闻 胡丽苹 综合新华网、南都周刊、工人日报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