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小蜂对开花植物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它们通常只会在榕树上活动,而榕树结果后的榕果就是我们常说的无花果,当然无花果并非真的不开花,只是它们的花隐藏在榕果内,这种结构被称为隐头花序。
隐头花序对于大多数的蜂来说是没有办法接触到的,因为它要从榕果的开口进入,此时需要蜂必须具备很小的体型,而榕小蜂就可以,因为它们的体型足够小,能够轻松的进出榕果。
薛荔的隐头花序
根据习性和行为,榕小蜂可以分为传粉性和非传粉性两类,其中传粉性的榕小蜂在传粉时,并不像蜜蜂那样是“无心之失”,它们是有意而为之。根据动物学家们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传粉性的雌性榕小蜂(雄性无翅)触角的第三节有个倒钩结构,这是为了方便进入榕果演化出的结构。
当榕小蜂进入到雄花内后,它们会用倒钩刺破花粉囊,再用前足上类似于刷子的结构将花粉收集起来放入胸腹部的两个袋状结构中,之后,再飞到雌花内,将装好的花粉用前足散开,好让柱头上的花粉成功受精,发育成成熟的种子,所以榕树离开了榕小蜂,是很难繁殖的。
而非传粉性榕小蜂就是寄生性的,它们的胸腹部也没有可以装花粉的袋状结构,只是吃而已,这类榕小蜂其实对榕树的繁殖是没有起到太大的帮助的,更像一位索取者,而非互利共生的关系。
因此,榕小蜂与榕树从整体上看是互利共生的两个类群,它们彼此依赖于对方,缺一不可,属于专性的互利共生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榕小蜂开始繁殖时,就会发生巨大的转变,由利变成“害”。
由“利”变“害”的榕小蜂传粉性的榕小蜂不像其他蜂一样筑巢,所以在繁殖时,找到一个温暖、食物富足、远离天敌的地方就非常关键了,而榕树上最安全的地方无疑就是榕果了,只有体型极小的动物才能钻进去,而且还需要有倒钩的结构才能通过榕果上的苞片。
除了安全外,雌花子房内膨大的胚乳还能成为幼虫长大的食物,所以,榕小蜂就把产卵地选在了榕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