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蜜蜂与人类
如果蜜蜂太少了,人们将告别多少粮棉、油料、瓜果?
蜜蜂是自然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1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否则这些植物将无法繁衍生息;
蜜蜂还是生态环境监测的最佳物选,蜜蜂的采集半径在3000米左右,一箱蜜蜂通常有4-5万只以上的采集蜂,一个蜜蜂饲养场等于在其所覆盖的周围1800多亩范围内分布了数以万计的义务采样员,对环境进行动态取样和检测。(来自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资料)
美国200多万群蜜蜂中,有100多万群用于为农作物授粉;
蜜蜂授粉每年创造约200亿美元的产值,它们为农作物授粉而产生的价值是蜂产品本身价值的143倍;
蜜蜂授粉给美国人提供了1/3的膳食。
2004年美国在发表蜜蜂基因组序列的评论中称:“如果没有蜜蜂,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数据)
2. 花朵和蜜蜂的互利关系
体形稍大的蜜蜂总喜欢停留在一些温度较高的花朵上以此来提高体温,蜜蜂能够通过识别花朵的颜色来寻找温度更高的花朵。这是英国研究人员的新发现。
大约有80%的花朵表面细胞结构是圆锥形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花朵能够吸收到更多的光从而使花朵的表面温度更高,可以吸引更多像蜜蜂这样的花粉传播者。
据印度尼西亚《罗盘报》报道,以前,人们认为蜜蜂喜欢选择有更多花蜜和花粉的花朵。英国研究人员的这一新发现表明,如果周围的温度太低的话,蜜蜂需要将体温提高到30摄氏度左右才可以飞行,呆在表面温度较高的花朵上来提高自身的温度,就可以不需要消耗自身储存的能量。
3. 蜜蜂比我们想象中更聪明
行为方式复杂程度已经超过一些脊椎动物
蜜蜂的大脑实际上只含有不到一百万个神经元。但是它们却能把形状分成对称和不对称的两类。他们还可以根据“相同”和“不同”的特性来挑选物品。
蜜蜂和蚂蚁一样有着同样令人惊叹的社会系统。跟其他的昆虫一样,它们可以用千万种方式进行交流。就拿蜜蜂来说,蜜蜂可以做出攻击、寻找食物、保护蜂窝和振动翅膀以通风等50余种行为。实际上蜜蜂行为方式的复杂程度已经超过了一些脊椎动物。
4. 蜜蜂的记忆力
德国柏林神经生物学和动物学家兰道夫·门策尔说,蜜蜂学东西很快,它拥有5个记忆阶段。像其它动物一样,蜜蜂学东西建立在回报模式的基础上。
“如果蜜蜂因某一行为得到了一次酬劳,它会记住一个星期。如果因同一种行为得到过3次酬劳,它这辈子都不会忘了”。
凭着出色的记忆,蜜蜂可以区分许多颜色图案和香味。实验证明,蜜蜂可以从50种甚至更多的气味中准确地嗅出要找的那一种。有趣的是,蜜蜂喜欢的气味也是人们所喜欢的沁人心脾的芳香。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蜜蜂的大脑虽小,却能识别人脸和其他景物的区别,这说明它们有一定的抽象记忆能力。
研究人员训练蜜蜂识别人脸,如果蜜蜂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那么就将得到一滴甜水作为奖励,结果发现,即使在比较复杂的人脸图像前,蜜蜂也能“照认不误”。
5. 酿蜜的艰辛
1公斤蜂蜜 = 接触500万朵鲜花 = 飞行12-15万次 = 36-45万公里 = 环绕地球9-11圈,一只工蜂一生中能够采蜜时间 = 20天左右 = 3克左右蜂蜜。蜜蜂要酿出1公斤蜂蜜,必须接触鲜花500万朵,飞行12-15万次,约36-45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9-11圈,采回巢的花蜜中水分含量高,需要除去四分之三的水分才能制成蜜。负责采蜜的“外勤蜂”归巢后把花蜜吐给“内勤蜂”,而“内勤蜂”又将其吐进蜂房里。
白天的采集任务结束之后,蜜蜂们夜间便忙于加工蜂蜜,它们先把蜂房中的花蜜吸到蜜囊里, 随后再吐出,达100次-240次,在唾液和消化酶的作用下,蜂蜜渐渐地酿成了。为了使蜂蜜浓缩,蜜蜂们还得不停地摆动翅膀来扇风,促进水分蒸发。最后一道工序是用蜂蜡盖起来,确保其无菌。一只工蜂一生中能够出来采蜜的时间仅仅20天左右,可以采集酿出的蜂蜜5-6克,减去消耗, 只有3克左右。
6. 蜜蜂怎样过冬
一只蜜蜂无法度过严寒的冬天,一群蜜蜂则不同。据说蜂箱中的蜜蜂要过冬的时候,往往要抱成一团。 只要外界气温下降,蜂巢里的蜜蜂就会以蜂王为中心抱成“团”,不停歇地爬来爬去,形成一个由蜜蜂的血肉之躯构筑的球体。临近蜂王的蜜蜂享用大量高热值的蜂蜜,并释放大量的热能,使球体外层的蜜蜂不致于受冻。
最外的一层是工蜂,它们拼命地煽动着翅膀,像厚厚的衣服一样阻隔着外面的寒冷。外层与里层的蜜蜂之间会循环往复地互换位置,从一定程度上也调节了蜂团的温度。蜜蜂正是依靠这种团队精神和消耗大量的蜂蜜来度过寒冷的冬天的。
7. 搬家
通过舞姿传达信息,好消息跳的起劲,没信心跳一会儿就停
每年在需要搬家的时候,“蜂王”就会命令侦察蜂外出寻找新家。起初,侦察蜂们会分头行动寻找地方,侦察结束后,它们各自飞回蜂巢,并分别跳起“摇摆舞”,通过不同的舞姿向同伴传达有关新家的详细信息,包括它们发现的那个地方有多远,在哪儿,那里的情况怎么样。比如说,那些对新家非常满意的侦察蜂跳得非常起劲,有时能跳上100多圈甚至更多;而对于新家没有什么信心的侦察蜂跳着跳着就停了下来。
那些认为自己发现的地方不够理想的侦察蜂会继续外出寻找。当它再次回来的时候,如果没有什么新的收获和发现,它就不再跳舞或略微跳几下;如果发现了一个“好地方”,而且这个地方是自己同伴曾经发现并向大家“描绘”过的某个地方,它就会和那位同伴结伴跳起欢快的、圈数较多的舞蹈来,表明自己也认为同伴发现的那个地方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新家选择地址的过程就这样一直持续着,直到至少15只侦察蜂聚在一起跳舞为止,这表明某个地点至少得到了15只侦察蜂的认可。然后,至少150只其他侦察蜂将一起前往那个得到15只侦察蜂认可的地方进行最后的考察。如果这150名侦察蜂也对这个新家表示满意,那么整个蜂群都将搬到这个地方去住。
8.蜜蜂的*敌方式
蜜蜂有3种*敌方式:
等同于自*式攻击的蜇刺;
形成蜂团围裹以体温将目标热死;
形成蜂团围裹闷死天敌。
9 . 有洁癖的蜜蜂
蜜蜂的确有“洁癖”,坚决不在蜂箱里面排泄。“洁癖”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比如一只蜜蜂觉得自己要死了,它会提前爬出蜂箱,避免死在蜂箱内污染环境。
在冬季,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中午就成了蜜蜂们上厕所的时间,“感觉冷了,再赶紧飞回去抱团睡觉。”
四川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介绍说:蜜蜂的腹部末端有一个袋子,用于储存排泄物,所以越冬时不会排便。初春时节后的几天,蜜蜂会到外面痛快一下。
10. 它们也会烦躁
虽说一般情况下,蜜蜂不会主动攻击人。但福建仙农养蜂场负责人黄元农说,下雨前天气变化或气温闷热时,蜜蜂一烦躁,就有危险了。蜜蜂是很爱干净,这个时候,人身上的汗臭味会使它狂躁,很可能会蛰人。另外,头发蓬松浓密的人也有危险。“蜜蜂怕狗熊偷蜜,看到黑乎乎、毛茸茸的东西,会主动攻击。”
11. 还能预兆天气
蜜蜂能预兆晴雨。它外出采蜜时,如果是出去早回来迟,那就预示着第二天将是一个晴天。如果早上蜜蜂迟迟不肯离巢,或者离巢晚,归来早,那就是预兆不久将会有阴雨。当蜜蜂冒着细雨去采蜜时,则预兆着天气将会由阴转晴。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晴天的时候,花蕊分泌出的甜汁多,香味也浓郁,蜜蜂很容易嗅到,于是便早早出去采蜜了。而每逢天阴下雨前,空气的湿度就会变大,花蕊分泌的甜汁少,香味不易散发,不易嗅到,因此它就迟迟不出蜂房了。当它出窝后,由于翅膀上沾满了湿度和水分,飞行比较困难,所以也就常会提早回巢了。
12. 夜间还要采蜜吗?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泰德博士发现,有的蜜蜂群能在夜间授粉采蜜。夜间活动的昆虫采用的是“闪光语言”,即它们发出紫外线,花朵则回以“夜光”。蜜蜂本身不会发射紫外线,它们是否利用皎洁的月亮来作为定向标呢?泰德博士选择月圆之夜,考察了蜜蜂飞舞方向与月亮的关系,结果表明蜜蜂不会以明亮的月光作为定向标。奇怪的是,蜜蜂在上半夜时间以太阳落山的位置为定向标,而在下半夜又以太阳即将升起的位置作为定向标,尽管夜间太阳是看不见的,难道蜜蜂与太阳有特殊的指向关系?看来,蜜蜂具有极为灵敏的鉴别太阳光的功能,因为夜间的太阳光是极为微弱的。
13. 蜜蜂怎么在花朵上“站”稳?
科学家们很早就知道,花卉植物的花瓣中含有锥状的细胞,这种细胞在植物中绝无仅有。
这种微型的山峦就像尼龙搭扣的作用一样,能让蜜蜂紧紧抓住花瓣。这种特性尤其在风大时极为奏效。英格兰剑桥大学植物学家和《新研究》(此书在功能生态学日报上刊登过)一书的作者Beverley Glover说“蜜蜂的脚上有小勾子,可以牢牢的勾住这些细胞的缝隙。”
14.是它们在“塑造”开花植物颜色
研究者发现花的颜色与蜜蜂的蓝绿紫外光视觉感受体非常匹配。他们将花与蜜蜂最喜好的颜色类型进行了对比,研究者还将澳大利亚与之前已做过研究的北美洲的情况进行了对比。Adrian Dyer领导了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花的颜色与蜜蜂喜好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澳大利亚与北美洲的开花植物遵循着相同的进化路径,这表明主要是蜜蜂在选择花,而非花选择蜜蜂。研究结果还表明开花植物也同样遵循着蜜蜂的“口味”而进化,而非鸟类或蝴蝶,蜜蜂是花的主要传粉昆虫。因此,我们或许可以猜测,如果蜜蜂数量减少,开花植物或许也会减少,但颜色却会变得更加丰富。
澳大利亚的雄黄蜂循着香味而来,围着一朵王蛛兰大献殷勤。它们满心以为这“红唇”便是爱侣,对它磨来蹭去,花粉由此被带走。每朵兰花都有一个花瓣为方便传粉而改变了形态,其精妙处有时让人叹为观止。
15. 能识别颜色进行选择判断
澳大利亚和法国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蜜蜂也懂得相似性和差别这些概念。科学家们用普通蜜蜂进行试验,让这些蜜蜂经过训练后在Y形迷宫中识别颜色。它们从一个洞口进入迷宫,然后必须在两条通道中选择一条,才能找到它们所喜爱的糖。两条通道一条是蓝色的,一条是黄色的。只有在与入口处颜色相同的通道里才能找到糖,而蜜蜂们学会了识别颜色并找到糖。在科学家们改变了颜色后,蜜蜂还是能一次又一次地找到糖。
16. 会可以区分有害真菌和无害真菌
野生蜜蜂通常会在蜂巢中铺上一层蜂胶,这是一种有抗真菌和抗细菌作用的植物树脂和蜡的混合物。家养蜜蜂也会使用蜂胶来填补蜂巢中的缝隙。研究人员发现,当面对真菌威胁时,蜜蜂采集的蜂胶数量平均会急剧增长45%以上。与此同时,蜜蜂还会移走被真菌寄生感染将会成为真菌孢子的蜜蜂幼虫。
当蜂巢感染上无害真菌时,蜂群的蜂胶采集量并没有上涨,它们的处理办法只是移走真菌孢子。因此很明显,蜜蜂有时可以区分有害真菌和无害真菌。
17. 具备强烈的意志和冒险精神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昆虫学家最近发现,寻求刺激并非人类或其他脊椎动物的专利,蜜蜂大脑的分子路径中也显示出明显的基因活性模式,表现出强烈的意志和冒险精神。
人们过去一直认为,蜜蜂群体的管理非常严格,为了服务蜂后,蜜蜂有着明确的任务分工。
罗宾逊是伊利诺伊大学基因生物学研究所主任,负责此次研究,他和他的小组研究了蜜蜂的两种行为——探索新巢地址和寻找食物,这两种行为看起来都跟猎奇有联系。结果显示,约5%的蜜蜂会为蜂巢寻觅新址,这些蜜蜂跟其他蜜蜂相比,执行寻找食物的任务的概率要高出3.4倍。罗宾逊认为,这两种行为中的相同倾向,能够被称为“个性特质”。 这个研究发现,蜜蜂个体执行特定任务的*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可能是由它们的“个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