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涂少昆
欣赏戏曲作品都标明;传统、历史、现代、新编以示作品的时间。仔细想想这样划分界定它的时间似乎很是欠通。掰扯掰扯这里面的道道儿给自己解惑还是挺有意思。
传统戏曲;说白些就是“得到大众广泛认同的‘非物质文化’的表现形式”。那么,“历史戏曲”是什么玩意儿?晕!历史漫长,有真有伪,需要考据求实才为历史。
戏是什么?“戏”不是完全历史真实,戏只是借历史人物、虚构事件、假设时空来说事儿;这才是戏。妄称作“历史戏曲”这既不是自古具有,也不是真人真事,这只能是歪曲、捏造历史。至于“现代”与“新编”戏,显然是和“传统与历史”戏来区分。时空流转;现时必然成为历史,旧说也曾是新编。这就很是让人错愕,难道六十年代新编的现代戏“红灯记”随着历史而去,是否就成为“传统与历史”戏呢?当然,以为较真儿停留在“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思辨里是求不到真相。
从“历史、现代、”新编名称由来的历史分析琢磨,倒是可以看出端倪。戏曲最早出现是在戏曲改革进入到六十年代初期时即使是新编也在既有的剧情进行整理改编如京剧:《初出茅庐》、《猎虎记》、《穆桂英挂帅》、“赵氏孤儿”、“杨门女将”、“野猪林”等。这些重新整理改编的剧目;从文学、舞美、服装及演员阵营都有了时代的新变化,表演技法更加规范,更是精湛,形成了戏曲表演艺术的新高度成为至今难以逾越的经典。可并不会标明这是“新编历史剧”。
在一九六四年传统戏被全面禁演后,举行了全国现代戏观摩汇演。为了与传统戏的区别,第一次统称为“现代戏”。戏曲现代戏秉承戏曲传统创作技法,从而生发了新的创作生命,产生出现代戏曲艺术的影响至今成为绝唱。没有这一次的戏曲革命打下的现代戏表演基础,也就没有后十四年里产生的“革命样板戏”;这个界定是有道理的。
然而在时隔十七年后,将近有两代人不知道传统戏曲为何物。戏曲老艺术家们和两代观众渐渐离世,观众白发皓首日已见浠;传统戏还没有来得及全面复苏就陷入了消亡的危谷。不得不承认政府面对戏曲如何振兴煞费精神,不少体制内的“专家”给出的处方不少,遗憾的是疗效不大,“病家”愈发沉重。怪诞的是所有政府行政部门早有规定严禁经营,唯有有的文化行政部门不是管理,指导,监督专业团体发展剧目生产,而是“立项要资金,分活儿看疏亲;外请有交集,跑奖上北京;肥了个人田,寒了剧团心”专门独揽大剧目项目搞利益小圈子。新编戏曲;生造出多少偽戏曲“生旦净末丑,行当全没有,话剧加歌剧,服装舞美秀”成了豪华包装艺术。都是卖假药的和“蒙古大夫”他们打着“新编”戏曲的幌子登堂入室,提出什么消灭戏曲程式靠“剧本”救戏曲、靠现代舞台科技救戏曲掩饰自己的无知。张艺谋来啦、张继刚来啦、话剧名导来啦;上行下效花去多少钱财把个戏曲拆的支离破碎。呵呵,原来借新编二字里面掖藏一条文化腐败利益链。
时间可以淡去岁月,事物量化可以弱化。以角儿为中心的戏曲艺术本体被异化,不用多久的将来;要么所谓“新编”不会成为非物质文化而成为死剧,要么被替代“传统”进入历史让后现代文化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