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这次新冠疫情期间,阿里为中小企业出了不少力。但其实早在十多年前,阿里就已经在积极帮扶中小企业。
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百年难遇的金融风暴,一时间,全世界的生意不好做。
当年7月,马云给阿里全体员工发出了一封名为《冬天的使命》的邮件,他说,今天的我们肩负着比以往更大的责任,“我们不仅仅要让自己不倒下,我们还有责任保护我们的客户”。也就是数千万的中小企业。
为了帮助这些企业走出寒冬,阿里接连推出了三大“暖春”计划。
当年9月,阿里推出的第一个计划叫“乌云计划”,寓意“山雨欲来,乌云压顶”。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根据阿里的调查,中国中小企业最艰难的时刻不在2008年,而在2009年。2008年最困难的其实是西方国家。
“乌云计划”的核心,就是阿里斥资3000万美元,在全球进行市场推广,从而吸引西方消费者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
紧接着,11月,阿里又推出“狂风计划”,意为“在经济的狂风中,让中小企业看到救命稻草”。
如何救命?“狂风计划”的核心,是利用阿里的“出口通”产品,帮助中小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抵达海外消费者。
这两项计划,顺利打了一个时间差:当海外市场最萧条的时候,阿里巴巴对外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对内快速积攒中小企业的力量。当中国经济也陷入泥潭的时候,中国的无数中小企业,就能抓住海外一线生机。
到2009年底,中国有几十万商家通过阿里走出国门,接触到了近百万的海外消费者。
针对国内市场,2009年2月,阿里又推出“春雷计划”,寓意“最危险、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
“春雷计划”的核心,就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难题,转战线上,更方便的获取订单。
回过头去看,成立20多年以来,阿里服务中小企业的决心,其实从来都没变过。
为什么?在商言商,这当然不完全是出于无私的公益心,而是阿里始终在坚持自己的本性。
危机之中,什么是为企业指路的明灯?很多人都知道,阿里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这句话听起来平平无奇,但回头去看阿里在一次次危机当中的表现,其实始终围绕的都是这10个字。
可以说,帮助企业、成就企业,这本身就是阿里存在的意义。
越是危险的时刻,阿里和企业的联系就越紧密,越是生意难做的时候,就越是阿里履行自己使命的时刻。
因此张勇今天说,在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因疫情影响出现重大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必须和全球中小企业同历风雨,共迎挑战,为整个世界带来信心、希望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