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山的历史来历,雪窦山入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17 18:35:41

1985年,奉化县政府及宁波市佛教协会邀集浙江省内外诸山长老,成立“修复雪窦寺筹委会”。1987年中佛协赵朴初会长视察雪窦寺时曾寄语:“雪窦乃弥勒应化之地,殿内建筑应有别于他寺,独建弥勒殿,并称雪窦为五大名山。”

1988年,雪窦寺正式对外开放,服务四方信众。2005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准,开始建设露天弥勒大佛。

雪窦山的历史来历,雪窦山入口(5)

2006年,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题写“人间弥勒”。

雪窦山的历史来历,雪窦山入口(6)

人间弥勒

今天,人们走近雪窦山,远远就能看到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像。他呈比丘相,具菩萨意,挂布袋形,现佛慈眼。汉传佛教的弥勒造像从印度的天冠形象变成布袋和尚的形象,更加具备人性化、中国化的意味。

宽大额头表示智慧无量,慈悲佛眼表示慈心无尽,双耳垂肩寓意长命富贵,笑容可掬表示施乐人间,袒腹露背表示真诚宽厚,大腹便便表示海量包容,左手握布袋寓意提起责任、放下烦恼,右手提佛珠表示把握未来乾坤,右腿曲立表示行动就在当下,左脚横放,脚趾上有“慈悲智愿行”,登上莲台,恭抱佛脚,即为亲近佛身,寓意“知足常乐”。

慈能予乐即分享快乐,悲能拔苦即善于助人,智能增慧即传播智慧,愿能立志即树立理想,行能实践即付诸行动。整个大佛既是佛教以“和”为尚的“和尚”风范的体现,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合一的思想。

弥勒香会

站在新的历史时刻,雪窦山响应时代需求,举办了丰富多样的弘法活动。露天大佛建成以来,连续多届弥勒文化节的举办,为弥勒文化的弘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雪窦山的历史来历,雪窦山入口(7)

雪窦山在弘扬弥勒文化过程中,不断继承传统,挖掘文化,打造品牌,结合民间“拜弥勒”的习俗,举办“龙华三会”弥勒香会活动,即“三月三,龙华会,拜弥勒,得禄位”“六月六,晒佛会,供弥勒,开智慧”“九月九,登高会,朝弥勒,增福寿”,每年的弥勒香会,全国各地的香客云集,如此促使雪窦山成为海内外弥勒文化信仰的中心,为弘扬弥勒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雪窦山的历史来历,雪窦山入口(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