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是一篇抒情性作品,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直接表现了自己的内心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绿》中语言优美,您看一看:“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象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溅着的水花”比喻为“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她松松的皱缬着,象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动着,象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象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这几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给我们展现了几幅美丽的画卷,如“少妇拖着的裙幅”“温润的碧玉”等,读着她,我们的心变得轻快、柔软而宁静。
作者将情融于景中,从对瀑布潭和梅雨潭的描写,一点点展开并融入作者的情感,展现出一幅幅壮丽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瀑布潭与梅雨潭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那生机勃发的“绿”的赞美之情,也可以看出作者愉悦的心情。我想,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绿》结构单纯,一是写瀑布潭,一是写梅雨潭,而两部分的聚集点都在绿。文章中写景动静结合,从多种角度交错变化,选取准确优美、丰富多变的文字,动词如:镶、踞、浮、流、掀、攀、掬、吻等,形容词如:花花、温温、油油、闪闪、滑滑、清清等,比喻词如:像、仿佛、如、宛然等,相同的意思则变化不同的词。《绿》兼备诗情与画意,可谓酣畅淋漓地写出了梅雨潭梦幻般的绿,其生花妙笔令人拍案叫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在《绿》中借用了文言文写景名篇中的经典意境。如《绿》中“走到山边,便听到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而《醉翁亭记》中“山行大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二者对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绿》中却比文言文写景更加细腻逼真;我想这大概是白话文写景抒情的优势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在文章开头写到“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而作者在结尾又再次强调“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作者首尾呼应,表达了梅雨潭那浓浓的绿。
徜徉于《绿》,仿若徜徉于美丽的风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