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同性恋与艺术
这个男人叫德里克·贾曼,英国导演,同时还是画家、舞台设计、作家、社会活动家、园丁。1942年出生,1986 年公开承认同性恋身份、HIV阳性,1994年去世。
电影《卡拉瓦乔》、《英伦末日》、《爱德华二世》、《维特根斯坦》、《蓝》等都是他拍的。另外还有日记《现代自然》、《慢慢微笑》,电影日志《以卵击石》、随笔集《色》等作品。
这张照片是霍华德.苏利在贾曼居住的小屋附近拍的。
贾曼穿着带着碎花的睡衣,坐在室外的硬木椅上,碎花与地面的碎石同构如同一个整体,睡衣将他的身体包裹的严严实实,手脚都不露出来,他目光平静地看着前方。
选择在室外,预示着他要呼吸自然旷野的气息,避免被舆论及内心的困顿窒息,充分享受他天性追求的快乐和平静。但严密地包裹犹如同性恋的身份和患艾滋病的信息,是他个人的隐私,尤其是作为名人不愿意公开这类信息。
他主动地向公众告知了,事实与图像这样的对比,反衬出他反世俗观念的勇气。
椅被的一端悬挂着沉重的本应悬挂在颈部的装饰,还有一串扔在了地上,说明此时的他已不太在意曾经获得的荣誉、名气给自己带来的光环,或已不得已做出放下这些外在身份和脸面的决定,面向内心,平静地生活。
看到他的男同信息,我好奇查询了一下资料,想知道什么角色更容易患HIV?调查结论是接受的一方概率上更容易被感染,接触的部位因为黏膜损伤导致病毒进入体内。
另外想到,黏膜及近似黏膜的部位,因为存在丰富的神经,有较好的感受度,更易经过物理刺激,影响大脑的感受,引导分泌各类体液,形成化学反应。而刺激的方式是通过移动让神经感知,刺激的程度取决于移动的速度或作用的力度,轻会兴奋,重会抑制,在轻重之间把握火候。人体七窍处,都分布着黏膜,起到感受外界相关信息刺激的作用,让人们对生存和生活的状态保持敏感并让身体做出响应。还会借此完成快乐的享受。
最后还想到,为什么艺术圈里同性恋的比例较高?同性恋是先天还是后天形成还是都有?或者反过来,是不是具有同性恋倾向的人更有艺术气质?他们更注重对环境因素的刺激做出反映,更注重体验经历过程和内在地表达,因此,艺术领域的一切与具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们有更多更深入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