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大观园工程告竣。贾政带领一帮清客参观园林。但见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好花,好花!”贾政介绍说,这花叫“女儿棠”,是外国种。
宝玉道:“大约*人咏士,以此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想因被世间俗恶听了,他便以野史纂入为证,以俗传俗,以讹传讹,都认真了。”
大观园里栽种的这棵海棠花树,当时属于奇花异木,所以贾政认为来自外国。而宝玉对“女儿棠”的说法却不以为然,觉得这不过是稗官野史的附会讹传。这海棠花里颇有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典故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有关。
据《杨太真外传》中记载,唐明皇李隆基曾将杨贵妃比作海棠花。又据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杨贵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如此香艳的场景怎能不让人神往心动?唐明皇以海棠花来比喻杨贵妃,故而海棠花被称为“美人花”、“女儿棠”。
第五回,贾宝玉曾经到侄儿媳妇秦可卿的卧房里歇息,对秦可卿屋里悬挂的一副《海棠春睡图》印象十分深刻。
“海棠春睡”无疑隐含着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相恋实质上是一种乱伦关系,这副图画也隐射了秦可卿被公公贾珍扒灰的丑闻。贾宝玉之所以反感野史关于海棠花的传说,大概是因为不愿意面对自己心中的女神秦可卿被谣言无端玷污的现实吧。
有关海棠花的著名典故,还有所谓的“一枝梨花压海棠”。意思是老夫娶少妻,也就是“老牛吃嫩草”的文雅说法。其发明人正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
苏东坡与海棠花具有不解之缘。他写有一首著名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史湘云抽的海棠花签上的题诗就来自这首诗。看看,风流倜傥的苏学士对海棠花多么痴情、浪漫。夜已深了,他还对庭院中的海棠花放心不下,点上蜡烛也要去欣赏那妖艳的满树红花。
苏东坡对海棠花情有独钟,源自于他的家乡情节,因为这海棠花正是来自故乡蜀地的特产。北宋元丰三年(1080)苏东坡被贬官黄州,在寓居定惠院时,他发现附近小山上有一株海棠,极为繁茂可爱。“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在异乡突然遇见来自家乡的花木,就如同遇见了故知好友。苏东坡感叹“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这海棠花也是被好事者无端遣送到了这偏僻之地啊,他顿生同病相怜的情愫,又挥笔书写下了《定惠院海棠》长诗一首。
唐·贾耽著有《百花谱》,书中赞美海棠为“花中神仙”,还说“海棠无香,惟蜀中嘉州者有香,其木合抱”。嘉州就是四川乐山,也就是苏东坡故乡所在。唐代大诗人贾岛《海棠》诗有“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的诗句,可见海棠花当时在成都一带广泛种植,故被苏东坡视为家乡花。有趣的是,诗圣杜甫曾经长期生活在蓉城成都,却没有写过一首海棠诗。据说是由于他的母亲名叫“海棠”的缘故。
苏东坡笔下的海棠是木本花树,就是《红楼梦》所称的西府海棠。据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等四个海棠品种。“西府”是陕西凤翔府的古称,据说西府海棠就是因为原产、生长于西府而得名。苏东坡初入仕途,第一站就是在凤翔府担任签书判官,这大概也是他特别钟情于西府海棠的原因之一吧。
第七十七回,贾宝玉对袭人说,自己在春天看见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就预感晴雯要出事。不料袭人见他过于牵挂晴雯就不依不饶了,笑道:“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她。”之后不久,晴雯果然就含恨而逝了。
由草木花卉的荣枯联想到人物的命运、事业的兴衰,这是中国人惯有的思维方式,所谓天人感应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怡红院里的海棠本来萎了几棵,也没人去浇灌。十一月的大冷天,那海棠枝头上突然间开满了花朵。众人诧异,都争着去看稀奇。林黛玉说:“可知草木也随人的。如今二哥哥认真念书,舅舅喜欢,那棵树也就发了。”贾母王夫人听了,都很喜欢。贾赦却说这是花妖作怪,要把树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