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结构很清晰,前面六句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柳树进行描写,最后两句则以场景收尾,在柳树中代入了自己的情感。
翠绿的颜色,在荒凉的岸边绵延着,为初春稍显寂寞的河岸带去生机;
如烟如雾的姿态,化成一道帘幕,透过帘幕,远处的高楼隐约可见;
袅娜的影子,倒映在美丽的水面上;花儿落下,落在垂钓人的头顶。
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秋水”是形容水的美丽姿态,并非秋天之水。柳树到秋冬时节,远没有春夏那样的翠绿与生机。
柳树的根深深藏在水底,里面有小鱼儿游来游去,成为了它们的栖息处;
柳枝低垂,将将不及水面,就这样系住了游客的舟船,在此地流连忘返,不知归期。
这6句都是比较客观的描述,基本不带有主观色彩,所以会觉得像是一个13岁小女孩的作品。
如果接受了这种认知,再看结尾两句,就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了。
风雨潇潇的夜晚,雨打柳叶的声音把我从梦中惊醒,又给我增添了几分愁绪。
年纪轻轻,哪里来的愁绪呢?
怕是夜晚做了噩梦,引发出一个小女孩的“愁”吧。
【空青语】
这首诗前后8句,写了柳树的颜色、姿态、影子、落花、根系、柳枝,还有柳树带给自己的主观感受。
但偏偏是这样一首抓着柳树来写的诗,通篇下来却没有提到一个“柳”字。
这好像都快成为咏物诗里一个常有的追求了。写风的诗歌不提风,写雪的诗歌不提雪,写梅花的诗歌通篇不出现梅花……
由此,也看出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编辑 空青
排版 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