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野鸟协会副理事东斯分析,今年鸳鸯这么多,可能和今年春天,西湖景区很多工作提前就做到位了,也有很大关系。
就以鸳鸯最爱的北山街来说,今年2月25日,沿线近500棵梧桐树集体“理发”,做了3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修枝,而且启动时间早,速度也够快,在3月中旬,这些梧桐树就做好了“新发型”。
鸳鸯的繁殖期是4月到6月,梧桐修枝刚好打了一个时间差,在鸳鸯选窝之前就结束了工作,对鸳鸯来说,是生存环境一次质的提升。
比方说,修枝和选窝要是“撞车”了,干扰多了,母鸳鸯受了惊吓,慌慌张张的,对它生宝宝影响是蛮大的。
还有荷区清塘。今年4月13日开始,西湖荷区花了半个月时间清塘,今年跟往年都不一样,调整到了夜间进行,尽量不打扰市民游客,同时也少打扰了鸳鸯。
“敌人”也少了,往年后孤山一带很多流浪猫,经常小鸳鸯一靠岸,流浪猫就扑了过去。今年不知道这些猫都跑到哪里去了,对鸳鸯的攻击又少了一个。
还有个小原因,今年春天游客相对少了一些,以前经常跑去北山街、青少年宫盯着鸳鸯生宝宝的人也少了不少。
江志说,人多人少,对鸳鸯生宝宝多多少少都是有影响的,除非它已经对人脱敏了。
鸳鸯变多了,江志说,可能还有个原因,是人类对西湖鸳鸯的保护太过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