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丰姿绰约,神韵优雅,象征高洁、祥瑞、隐逸情怀、怀才不遇等,一直为历代文人不厌其烦地吟咏赞美。
比如: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出宋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巴金先生说我数了一下杨万里有一百八十多首诗都在咏荷。
宁静的夏天,诗人在净慈寺送别友人林子方,见西湖畔荷花盛开,诗虫上脑而作。描写满眼碧绿的荷叶远与天接,荷花在日光的映照下格外鲜艳夺目,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盛夏的西湖之美,远非其他季节所能比。
杨万里的「诚斋体」诗,被归纳为逃避现实、内容琐屑、表现浅俗。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以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形式简单粗暴不失富情趣。
小荷才露尖尖角是初夏的少女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是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前者境界虽小,却妙趣天然,生命初生时的活力跃然眼前。后者描写荷花尽情美艳,又不恃娇媚,反而自矜如故的江南少妇般的美。
江南的美,是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是淡雅的、温和的、婉约的,出水芙蓉的,自然流露的美。江南的荷花,受温润气息涵养,也格外秀雅脱俗。
古人消暑,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毛豆啤酒穿肠过,蒲扇闲来能读书。躺竹席玩手机,品茶赏荷,卧游古画。窗外荷花,掩于荷叶中犹抱琵琶半遮面。心静自有荷花开,薪尽自然凉。
杨万里爱荷,类似于周敦颐《爱莲说》那种士大夫理想君子人格的审美意象,宋明理学影响下宋人道德品格意识的高涨,又渗透到自然物象的审美中。荷出尘不染、超然脱俗的高洁情怀,正直向上的品质追求,清廉自守的雅致高风,也是杨万里一生追求的节操。
然鹅,回看诗的标题,你作为一首送别诗,竟然完全没有「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忘掉那天涯孤旅的愁,一醉到天尽头」那种离愁别绪,又不喝酒又不折柳,反倒是全部写景去了。
所以,有好事者说关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不能单纯地按写景这样解读。林子方是皇城办公室的秘书,专门负责给圣上草拟诏书,之后圣上调林子方去福州任知府。在净慈寺这个地方,两人话别,杨万里借花献佛,给友人林子方提出了职场建议,是为这首诗的背景。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西湖代指临安,南宋时首都,六月是最热的时候。所以这句话是说,老弟啊,毕竟在首都,这么最炙手可热的位置。风光不与四时同,论风光地方完全没法跟中央比啊。为什么呢?接天莲叶无穷碧,接天的天是天子的天,天子手下的秘书,无穷碧就是资源无限啊。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被日照着,你被皇上罩着,想不红都难啊,还得别样红。论述了待在总公司再咋个都比在分公司好。
后来林子方跟我们一样,没懂起,只说了句好诗好诗,车门一关就走了,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里。
这种说法不一定对,但是又感觉比单纯的解释更有道理的样子,脑洞肯定是很大的。孰是孰非,王国维说,以我之眼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