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蝇草的优点和缺点,捕蝇草百科知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5 10:08:37

为躲双节人潮,笔者外出探亲数日,今天刚回来,写些有趣的东西。

食虫植物是一类非常有趣的植物的概称,常见的包括猪笼草、瓶子草、捕蝇草、茅膏菜、捕虫堇等,其原产地多为养份比较贫瘠的湿地。这些植物或拥有外形特殊的捕虫器,或可在叶面纤毛上分泌黏液,以捕捉小型昆虫,补充自身对氮、磷等的需求。其种植方法大多大同小异,仅需注意日常浇水需使用软水,介质需使用水苔或无肥泥炭,尽量不要施肥即可。

笔者对食虫植物的接触始于2007年,在去花卉市场买鱼时,无意间看到了挂着硕大红彤彤的捕虫笼的猪笼草,顿时起了巨大的兴趣,购买了一棵带回家,但之后不久其捕虫笼就一一枯萎,也不再生长新的捕虫笼(估计很多在本地花市购买猪笼草的朋友都遭遇过类似经历),后于当年冬季冻死;2015年网购了1棵非常小的红色捕蝇草,按照卖家链接上教的方法种植,不久后枯死;今年仔细查阅了种植方法后,新买的2棵捕蝇草均成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现有各种食虫植物超过200盆,经亲自测试,发现了一些与网络流传的资料截然相反的事实数据,现记录如下,希望可以对喜爱食虫植物的朋友有所帮助,也希望有更深研究者不吝指正。(需注意各地环境不同,还需通过亲身实践才可知哪些更合适当地)

捕蝇草的优点和缺点,捕蝇草百科知识(1)

捕蝇草的简单易养远超乎笔者想象

最容易养、最不容易死的食虫植物不是瓶子草,而是捕蝇草

捕蝇草是食虫植物中捕虫过程最有趣的一类,其叶片末端生长有贝壳状变态叶夹,一旦昆虫连续触碰叶夹上的感受纤毛,叶夹就会迅速闭合并分泌消化液将昆虫的蛋白质分解消化吸收。

成活率

捕蝇草属石竹目茅膏菜科,该科仅此一种,市面上多种多样的捕蝇草均为其园艺变种,可以将原种捕蝇草理解为鲫鱼,而其园艺变种则为各种各样的金鱼,实际上本质是相同的。

笔者初购捕蝇草时,由于注意到其叶夹与叶片的关系与猪笼草相似,因此非常担心捕蝇草也出现“只长叶不长夹”的情况,但事实证明笔者是空担心,捕蝇草对新手非常友好。笔者现有各品种捕蝇草共70余颗,至今没有任何一起死亡记录死亡,成活率100%,甚至最初购买的2棵臭名昭彰的“宿迁假货”,在2次彻底换盆后也状态极佳,非常茂盛

需特别注意的是,捕蝇草是各种食虫植物中最容易换盆的,其根无分须,在换盆时不必担心伤及根系,不像瓶子草的根系非常茂密,换盆困难。

繁殖

捕蝇草的繁殖比较容易,即使几毫米大小的侧芽也可成活,并未死亡,使笔者不得不为之赞叹。

新手推荐:B-52捕蝇草等大型捕蝇草

新手不推荐:杯夹捕蝇草(生长缓慢)、男爵捕蝇草(生长缓慢且夹子几乎不能动,无捕虫能力)

捕蝇草的优点和缺点,捕蝇草百科知识(2)

捉虫效率极高的好望角茅膏菜

茅膏菜也是非常容易养活的品种

茅膏菜的叶面上方密布可分泌黏液的腺毛,一旦小型昆虫落下会被粘住无法脱身,部分品种的叶片可将体形较大的昆虫卷住。这种类似粘蝇板一样的捕猎方式看起来虽平平无奇,但却是各种食虫植物中捕虫效率最高的一种,可以非常完美的对付各种“黑飞”。但由于茅膏菜分泌黏液较大,蒸发较快,因此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如果本地自来水不是软水的情况下,当注意耗水量。

成活率

笔者最初购买食虫植物时,对茅膏菜的兴趣并不大,仅少量购买数棵,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比捕蝇草更快,加之遍布露珠后,在阳光下晶莹剔透,非常漂亮,因此又陆续购买了多棵,现有各品种茅膏菜共45棵,共死亡4颗,成活率91.2%,其中死亡的4棵中,有3棵为以强壮闻名的阿帝露茅膏菜(该品种笔者仅购买2棵,又分出侧芽1棵),另1棵则是以易养闻名的勺叶茅膏菜,使笔者不得不为之嗟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笔者种植过的食虫植物中,茅膏菜是唯一患过虫害的。共有2棵勺叶茅膏菜,1棵好望角茅膏菜曾患蚜虫,笔者曾使用人工摘除和泡水法,均无效,后使用“吡虫啉”按剂量的一半稀释后彻*,植物无恙。

捕蝇草的优点和缺点,捕蝇草百科知识(3)

阿帝露茅膏菜有着非凡的繁殖力

繁殖

但相比其他食虫植物,茅膏菜类的繁殖难度极其简单,3棵死亡的阿帝露茅膏菜均在死亡前取下状态稍好的叶片,叶插成功多棵,因此不惧其死亡。

需注意的是,笔者统计记录中,均为温带茅膏菜,由于笔者所处城市冬季较为寒冷,因此未购买怕冷的北领地茅膏菜。

新手推荐:好望角茅膏菜、阿帝露茅膏菜、丝叶茅膏菜等

新手不推荐:叉叶茅膏菜(叉叶茅膏菜其实非常好活,但实在是太容易徒长了)

捕蝇草的优点和缺点,捕蝇草百科知识(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