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个不敢快乐,不够快乐的人,孩子就很难发自内心的快乐。
父母的不快乐,
是如何“传染”给孩子的
“我不快乐,所以更希望孩子拥有快乐”,这是意识层面,我们的想法。
可是在潜意识层面,父母倾向于让孩子尝尝自己童年的各种痛苦味道,把孩子制造成理解自己的人。
我有一个朋友,她一直很好奇一个问题,那就是妈妈总是跟她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你的财产都要防着老公,为将来离婚做好准备。
明明自己的婚姻很幸福,老公体贴又担当,妈妈是不是“有病”,才会总是跟她说这样的话。
不仅如此,妈妈还会下意识否定她,不论她做什么。例如,她要是想出门坐公交,妈妈就说公交太挤,还是自己开车吧。她要是想开车,妈妈就会说一点也不节俭,有直达的公交为什么要开车?
有时候朋友也想跟妈妈大吵一架,可是她又舍不得。她知道,妈妈只是生活得不够快乐,内心需求没有被满足。
原来是朋友的父母关系不太好,虽然没有离婚却分居多年。家里生意做得不错,在市区买了好几套房子,却总因“经营理念不合”而吵架冷战。
这世界上不快乐的人有很多,可几乎没有人愿意“孤独的悲伤”。
父母身上的悲伤,会通过各种方式“感染”给孩子。
父母压抑的东西,希望让孩子替他表达。
同时,孩子看到父母如此压抑,自己快乐的时候也会有负罪感。
所以说,原生家庭的问题会代代相传,父母身上的匮乏,会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
被父母吼大的孩子,当父母后也容易成为“吼爸吼妈”;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当父母后也容易与孩子情感疏远……
父母会倾向于让孩子体验自己的痛苦,比如失败婚姻的痛苦,被否定的痛苦,从而把孩子拉到和自己一个“阵营”。
当然,如果给我们选择,我们肯定不会选择故意让孩子去痛苦。可是如果我们自身都是匮乏的,对孩子的爱也就缺乏边界,变成“共享痛苦”的爱。
孩子快乐时,
父母为什么“恐慌”了
有一个场景,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
炎炎夏日,我们从冰箱里拿出半个冰镇西瓜,用勺子挖着吃,一边“葛优瘫”在沙发上,一边看着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