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关隘的名字。齐国境内有武山,在今山东平度县,应与之相关。
□疑似读为“阻”,即险阻之意。很多古玺文字都没有确切的解释,有诸多争议,笔者一般提到,都是以比较广泛的说法,如果争议较大的,或者其解释无法令笔者信服,则会注疑似。
九、奠昜陈得三
奠昜,应为“郑阳”,地名,汉代山东境内曾设有郑县。
陈得,人名,也见于齐国铜器“陈璋壶”。陈得三,即陈得三立事遂的省略。一般齐国陶量器之上,都会标明制造的时间与产地。
此玺是用来戳打在陶器之上的。类似的还有“陈□三立事岁右禀斧”玺。
小结:
齐国古玺比之楚国古玺,字形更加匀落。但布局的随意性仍很大,在我们最后看到的陶玺上,更是显露了粗犷的作风。当然也与职位的高低有些关系。
齐国古玺与楚国类似,也有很多属于地域性的官名,或者文字。
我们还可以在“武关□”玺上看到古玺中文字笔画的省略方式。可以体会到笔画省略的重点,即不要影响辩识文字,又要有独特的美感。这是我们借鉴古玺该注意的。
古玺的另一大特点是在虚的处理。我们看了很多楚国、齐国的古玺,其中的白文印与我们如今的篆刻最大的不同在留红很多。文字的实与留空的虚,这种虚实的处理,在章法上也是很有将就的。明清以来的文人篆刻,取法的是秦汉,在留空的处理就没有古玺如此的随意,也很少见到如古玺这般的具有空灵感的印章。古玺中一些对角线的呼应留空,包括整体印面的大量留空所造成的空灵之感,更加强烈的虚实对比,都是如今我们可以仔细研究探讨。清代末期很多的篆刻家都在古玺中,或者石鼓文,甲骨文中寻到了自己的大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