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压垮弗兰克的,除了他内心的绝望之外,还有查理内心的动摇,这是个病态的社会,它逼着那些像查理般的雏鹰们,还未真正的长大就已经成了利益争端中的牺牲品,而这是弗兰克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他身上有着军人的正义。
也正是那股正义使然,弗兰克决定给予单枪匹马的查理力所能及的庇护。面对满是伪善的世界、虚假的正义,弗兰克与满嘴道德仁义的校长进行了一场精彩对决,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生活委员会最终给出了令现场欢呼的结果:犯错的人承担错误,而坚持原则的查理不需要承担责任。
这个完美的结局离不开查理对正义的坚守,同时也离不开弗兰克对正义的支持,两代人共同努力去呵护,正义才得以延续。
电影中的查理是幸运的,他遇到了那个愿意给他庇护的弗兰克,而弗兰克也是幸运的,查理的出现,给他黑暗的世界里带来一丝光明,使得他干涸的内心重新燃起“活着”的希望。两个人互相救赎的过程是漫长的,同时也是充满意义的。
时间是无情,它可以将曾经辉煌无比的弗兰克陷入黑暗的世界之中,从失望到绝望;也可以让朝气蓬勃的查理浸淫在不堪的泥流之中,从坚定到摇摆。但时间也是一份最美的礼物,它能给予人新的希望,而撑起这份希望的背后,是彼此不离不弃的情义,更是弗兰克与查理共同拥有的美好品质,它叫做正直。
03价值体现: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是“善与恶”、“生与死”的角逐,编剧通过设定种种矛盾冲突,来凸显人性的光辉这部电影看过很多遍了,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它就像一个社会的缩影,驻足其中,我们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有时候是善良正直的查理,有时候是外表圆滑内心干涸的弗兰克,有时候是在利益面前屈服的乔治……这是一部包罗万象,尽显众生百态的电影。
透过电影所描绘的一老一少互相救赎的故事,我看到更多的是对人性中勇气、*、原则的探索。
①“活着”就需要有直面生活的“勇气”
弗兰克曾经是一个无比辉煌的军官,一次意外导致双目失眠,这对他来说是沉痛的打击。这不仅意味着事业的终结,更意味着个人价值被全盘否定,“一个瞎子,还能做什么”这或许就是弗兰克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接受不了现实,更接受不了残缺的自己。
在我看来,弗兰克是缺乏勇气的,准确来说是缺乏活着的勇气,一个人缺乏勇气,从心理学上来说是缺乏自我认同感,或者说自我认同感太低,所以弗兰克才会一次又一次的自暴自弃。
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这种“英雄主义”就是直面生活的勇气,这一点查理做到了。
一个家境贫寒,连学费、生活费都靠奖学金来支撑的17岁男孩,在面对“保送哈佛”的诱惑和“被开除”的威胁下,他依然能够坚守内心的原则,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同样是面对困境,弗兰克选择了自暴自弃的“懦弱”,而查理选择了坚守原则的“顽强”,这差异的背后反映了他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地过一生,所以立于尘世中的我们就需要鼓足勇气,先接受现实,再迎接挑战。
② “活着”就不能让心中的“*”干涸
对于弗兰克来说,比起身体上的残缺,更可怕的是内心的干涸。他尝试过自救,但终究抵不过人性的懦弱,于是他想用最体面的方式跟世界告别。但是他真的想死吗?其实未必,他只是缺乏一份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而已。
这份“信念”也等同于内心的“*”,它是行为的动力,能让一个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当内心沉睡的“*”被特定的场景刺激时,弗兰克是一副充满活力的模样。优雅绅士的舞步,配上美妙的音乐,极乐的刺激与掌控感,配上舒适的豪车,弗兰克全然沉浸其中,这才是他“活着”的样子,他能感受到内心的“*”在燃烧。
然而短暂的欢愉并不能使弗兰克早已枯萎的心重新活过来,他内心的“*”还需要更多的“养分”才能够复苏,而查理的出现,刚好填补了弗兰克内心的空洞,触碰到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眼前这个17岁的毛头小伙子,让弗兰克看到了从未有过的希望,更让他懂得,心若向阳又何惧黑暗,心才是感知美好事物的眼睛。
如此看来,电影标题中的“闻”字极为贴切,它除了感官的意识之外,更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它能激发人内心沉睡的*,是一种对希望的憧憬。
因此,人活着最好状态是,拥有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从而保持内心的丰盈。
③ “活着”就要拒绝虚假的正义,去保留灵魂的完整性
电影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权益斗争,牺牲弱者”的伪善世界,它的正义是虚假的,是卑鄙的。
在明知真相的情况下,满口仁义道德的贝尔德校长却选择牺牲弱势群体来“伸张正义”,或许在他看来,查理是一个没有任何权势庇护的“弱者”,他无法跟乔治老爹的财权相抗衡。
“当枝干断掉时,摇篮就会崩塌。”
像查理这般未被世俗污染的青少年就是“摇篮”的“枝干”,如果以牺牲他们来“保全大局”,那么所谓的“正义”就是一种无实际意义的空中楼阁,它不会给社会带来真正的公平。
现实生活中,官场的裙带关系,职场的隐形规则,商界的权钱交易,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随波逐流,从而出卖自己的灵魂。这就是弗兰克所说的“灵魂的截肢”,但“灵魂是没有义肢”的,它一旦有了残缺,连修补的机会都没有。
查理深知这一点,所以面对校长的不公平压迫时,他没有妥协,因为这些已经触及到了他灵魂的底线,与他正直的品格背道而驰。
在夹缝中保持正直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但它却是保持灵魂完整性的唯一途径。查理做到了,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身上所散发的迷人光芒,让内心枯竭的弗兰克看到了希望,他在帮助查理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的救赎。
坚守内心的正直、保持灵魂的完整,不能立马让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也不能使穷人立马变得富有,但它能够让一个人感受到生命中的希望,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撑着人不断前进。
《闻香识女人》讲述了性格截然相反的一老一少互相救赎的故事,透过故事的本身,我们看到了许多关于人性的思考,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社会的某个群体,我们都需要保留对生命的热情,对原则的坚守,从而保留好灵魂的完整性,做自己的“英雄”。